孔夫子心语:末由也已——道只可悟不可传 灯花又结了一朵,噼啪轻响。白日里颜回那

上善若茶说 2025-08-08 18:14:56

孔夫子心语:末由也已——道只可悟不可传 灯花又结了一朵,噼啪轻响。白日里颜回那句“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的喟叹,像根细而韧的丝线,缠在我心上,勒得生疼,又隐隐透出一丝光亮。 那孩子说这话时,眼神里不是绝望的灰暗,倒像被某种过于炫目的东西刺伤了,带着一种近乎清澈的茫然。他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那份竭尽全力跟随的虔诚,我岂能不知?他像一只扑向火焰的蛾,用尽气力吐丝,试图缚住那跳跃不定的光。可当他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终于,所有的气力耗尽,所有的路径似乎都走到了尽头,只余下那一声沉沉的叹息:“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油灯的光晕轻轻晃着,灯花偶尔噼啪一声,墙上的影子也跟着颤。我仿佛又看见他眼中那份被逼至绝境的清澈。 世人闻此语,多以为他是在哀叹前路断绝,道途渺茫。可这“末由也已”四字,在我听来,却如一道撕裂层云的惊雷!它哪里是终点?分明是勘破迷障的起点啊!颜回啊颜回,你这声叹息,叹破的正是你心中那一点最深的执着——那“欲从之”的“欲”啊! 这声叹息一落,倒像块石头沉进了深潭。潭水没惊起绝望的圈圈涟漪,反倒映出了水底明月的清亮! 你“欲从之”,将“道”看作山巅的明月,是需你拼尽全力攀爬才能触及的圣物。你总把“我”和“道”隔在两岸,这边的“我”拼命追赶,那边的“道”却总也够不着。你“仰之”、“钻之”、“瞻之”、“忽之”,用尽心思,耗尽气力,如同追逐自己的影子,如何能及?你越是精进用功,那“我”与“道”的对立便越是分明,那无形的沟壑便越是深广!这“欲从之”的心念本身,便是横亘在你与道之间最厚的屏障!如同一只鸟,拼命振翅想要飞离自己的影子,殊不知那影子正是它自身的一部分。 窗外夜色浓得化不开,万籁俱寂,唯有心跳声咚咚地敲着胸口。 孩子,你那句“末由也已”,哪里是真的无路可走?它是你撞破了南墙,是你在所有“向外求索”的路径上碰得头破血流之后,那向外张望、追逐的眼睛,终于第一次被迫向内回转! 当你意识到所有预设的、已知的“路径”都已穷尽(“末由”),当你那汲汲以求、精进不懈的心念彻底崩塌(“也已”),那一刻,如同悬崖撒手,万缘放下——那一直被“欲从之”的妄念所遮蔽的、如如不动的本心,才第一次真正朗朗现前! “末由也已”……这四个字,是绝境,更是转机;是叹息,更是棒喝!它剥落了你所有向外攀缘的妄想,打碎了你精心构筑的“求道者”的自我形象。当“欲从之”的妄念止息,当“末由也已”的绝望(实则是放下)降临,那“求道之心”本身脱落了,那能追寻的“我”和所追寻的“道”,一下子都不见了——能所双泯,主客俱亡! 此心寂然不动,却涵摄万物,感而遂通。大道不在别处,就在你“末由也已”的那一刻,那彻底放下、彻底无求、彻底坦露的本心本身!如同乌云散尽,明月自现,何须费力追寻? 颜回啊,你这一叹,叹出了千古求道者的困境,也点破了那困境唯一的出口。道,岂是言语可传?岂是路径可达?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为师能“博文约礼”,为你指引方向,擦拭明镜,但镜中映照的明月,终究要你自家心体去朗照。那“末由也已”的刹那惊觉,那份放下一切追寻后内在的澄明与自在——那才是真正的“由”!那才是道体的当下呈现,无路之路,无门之门! 这“悟”,是百死千难中,本心豁然贯通的唯一实证,它无法通过任何言语、路径、方法真正传递。它只能被点燃,被触发,在你撞破南墙、山穷水尽、彻底绝望(实则是放下)的瞬间,如闪电般照亮你本有的心田。 天光熹微,窗外传来几声鸟鸣。那声“末由也已”的喟叹,似乎仍在空中回荡,却已化作穿透迷雾的晨钟。 道在心头,何须外求?心体如镜,本自具足。只是那“欲从之”的妄念如尘,遮蔽了它的光明。颜回啊,你这一声叹息,正是掸落尘埃、明镜自照的惊雷!这声惊雷,穿越千年,仍在震醒每一个在歧路上汲汲追寻的疲惫灵魂——转身吧,归家吧,大道不在远方,就在你“末由也已”时,那寂然不动、却涵摄万有的心体之中。这份透彻里带着血丝,这份清明里带着痛楚,可它,就是唯一的归途。读书笔记 论语日积月累 孔子的思想 无所得故而得 孔子的修心之道 孔子的境界 交学无止境

0 阅读:0
上善若茶说

上善若茶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