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山东没有元帅,没有大将,也没有上将,最高的只是三位中将。 山东在革命史上是块宝地,从抗日到解放战争,涌现出一大批能打硬仗的将领。可1955年授衔时,标准挺严,军龄、职务、战功都得综合考量。山东籍干部多在地方部队干活,野战军经历短一些,导致高衔难拿。只有孔庆德、孙继先、刘兴元三位中将,还有22位少将。这跟南方省份比,差距不小。拿李耀文来说,他就是典型例子,出生在山东荣成,1918年那年,家里穷,但从小就聪明,早早投身抗日活动。 李耀文高小毕业后,在县教育局和图书馆干杂活,那时候1935年北平学生运动闹得沸沸扬扬,他受影响,跟曹漫之一起搞宣传,贴标语、办剧社,鼓动大家抗日。1936年他们在县民众教育馆秘密传播进步思想,吸引青年加入。1937年4月,他入党,次年1月参加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从基层干起,当教育股股长、政治委员,一步步爬上来。抗日时期,他辗转多个岗位,像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部副主任、鲁中南纵队第二支队政部主任,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到解放战争,李耀文调到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三师当政委,后来又去二十六军政部主任。部队转移时,他总在前头安排,确保士兵有吃有喝。1955年授衔,他只得了少将,这反映了山东将领的整体情况。很多人战功赫赫,但因为起步在地方,评衔时吃亏。山东革命老区贡献大,可授衔结果让人感慨,背后的逻辑是中央统一标准,不偏不倚。 说起李耀文的战绩,得提1945年6月那场对厉文礼部的行动。厉文礼是国民党顽固派,手下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八千多人,不打日军,反倒袭击八路军据点,抢掠百姓。鲁中军区决定教训他,李耀文分析敌情,盯上大兴庄的第十团。团长韩寿臣对厉文礼不满,李耀文亲自去说服,促成起义。三天后战斗打响,韩部不动,厉文礼侧翼崩溃,我军歼敌四千多,他从此不敢轻举妄动。这事儿显示李耀文的智慧和胆量。 1947年9月的沙土集战役更激烈,华东野战军针对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这是王牌部队,师长段霖茂黄埔出身,作战凶狠。李耀文任第二十三师政委,开会鼓舞大家,说吃掉敌师,我们就成王牌。战役用三个纵队,第二十三师当前锋,连续九天苦战,他只睡十几个小时,下令挖堑壕接近敌阵。总攻时叮嘱活捉段霖茂,结果敌师全歼九千多人,段霖茂被俘。这仗让李耀文名声大噪,可授衔时还是少将。 为什么山东授衔这么少?分析下来,山东籍将领多是抗日后期入伍,军龄短于南方老红军。像江西、湖南那些省,元帅大将扎堆,因为他们从井冈山起就跟党走。山东虽是老区,但主力部队多从地方武装发展,评衔时职务级别没那么高。中央的评定公平,但也暴露了区域差异。拿李耀文比,他从1938年入伍,战功累累,却因这些因素止步少将。这事儿接地气地说,就是革命贡献不分南北,但机遇有时看运气。 1955年后,李耀文没闲着,继续在海军干。起先当东海舰队政部主任,后来海军政部副主任,推动部队建设。1970年调外交部当军代表、副部长,处理国际事务。1972年出任驻坦桑尼亚大使,1975年转马达加斯加大使,促进中非关系。1980年回海军任政委,跟司令张连忠协作,部署南海行动。1988年3月指挥赤瓜礁海战,下令还击越南舰船,确保胜利。那年9月,他获海军上将军衔,山东籍上将有迟浩田、刘振华、王海和他,四人占17位上将近四分之一。 李耀文1982年当选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任中顾委委员。晚年在北京,参与回忆录整理。2018年4月10日病逝,享年100岁。他的经历从侧面说明,山东将领虽1955年授衔不高,但后来发力强。1988年授衔时,山东亮眼,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军队调整。分析这事儿,有内涵:革命不求一时荣华,坚持下去总有认可。 整体看,1955年授衔对山东是遗憾,但也激励后人。山东人实干,不张扬,贡献在行动中。像李耀文这样,从基层爬到上将,靠的是真本事。授衔标准虽严,但公平推动军队正规化。接地气地说,这就像打工仔起步慢,但积累厚了,后劲足。山东老区精神永不过时。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