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老山前线,21岁战士刘家富因左腿中弹,跌倒在弹坑中,不料被两名越军发现,刘家富赶紧开枪还击,可谁知却听到撞针“咔”的一声,枪里竟然没子弹了,看着逼近的越军,刘家富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办法!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4年7月的老山前线,浓雾裹着硝烟在142高地上翻滚,21岁的刘家富蜷缩在弹坑里,左腿的枪伤让鲜血浸透了军裤。
泥土混着火药味的空气呛得人喘不过气,远处传来越军皮靴碾过碎石的声响,两名敌军正猫着腰逼近,刺刀在晨雾里泛着冷光。
他猛地抓起冲锋枪扣动扳机,撞针却发出“咔”的空响,弹匣早已打光,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刘家富能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也能看清越军钢盔下狰狞的面孔。
这个来自云南永善的农村青年,入伍前连县城都没出过,1983年刚满18岁就报名参军,被分配到昆明军区14军40师119团8连。
谁也想不到,这个在家连杀鸡都手抖的小伙子,会在战场上蜕变成铁血勇士。
老山战役打响后,他跟着排长李海欣驻守142高地,这片巴掌大的山头只有两个篮球场大小,却是整个松毛岭防线的咽喉。
越军174团的精锐部队像潮水般扑来,炮弹把堑壕炸成了焦土,战友李国文就在他眼前被弹片削去了半边脑袋,手里还攥着炸断的冲锋枪。
此刻弹坑里的刘家富,左腿伤口钻心地疼,他摸遍全身只找到两颗手榴弹,突然咧开干裂的嘴唇笑了。
敌人以为他走投无路,却不知这个新兵蛋子早把生死看淡,四个月前抢运662.6高地伤员时,他就拖着中弹的战友爬过雷场,裤管被地雷碎片撕成了布条, 只见他麻利地把手榴弹绑在一起,牙齿咬住拉环猛地一扯。
冲上来的越军刚露出惊恐的表情,爆炸的火光就把他们吞没,巨响过后,阵地上只剩半截炸弯的刺刀插在焦土里,远处幸存的敌人吓得掉头就跑。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十小时,刘家富牺牲前一人击毙11名越军,他们15个人硬是扛住了敌军6次冲锋,打死104个敌人。
战友们后来在焦黑的阵地上找到他,年轻的身体已经冰冷,可手指还死死扣着手榴弹的残片。
这个爱写家书的娃娃兵,最后留给世界的是一句“宁可丢掉身躯,不可丢失一寸阵地”。
如今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松柏长青,刘家富的墓碑前总有人放下云南特产的野花,当年那场仗打醒了很多人:和平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这些二十出头的孩子拿命换的。
看看现在老山上的茶园,采茶姑娘的笑声飘过当年炸塌的猫耳洞,山脚下新修的高速公路直通中越口岸,这大概就是英雄们最想看到的风景。
那些说年轻人吃不了苦的该来看看,1984年的中国青年,能用血肉之躯挡住一个加强连的钢铁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