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动机上出现了200多处裂纹,许多专家果断地说这个焊接不合格。然而,这时一位普通焊工却站出来说这些裂纹是假的。 主要信源:(国际在线——【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的故事) 河北东光县农村长大的高凤林,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1962年出生的他,放学回家就帮爹娘下地干活,晚上点煤油灯写作业。 1980年考进七机部技校时,他原想学机械制造,结果被分到焊接班。 小伙子当时心凉半截,在他眼里焊工就是工地焊钢筋的活计,哪比得上开机床神气。 转折点发生在工厂实习那天。 老师傅陈继凤焊火箭发动机,蓝色电弧光里金属熔成亮线,比绣花还精细。 老师傅拍着他肩膀说:"小子,焊这玩意儿可比开飞机金贵!" 原来当时氩气全靠进口,一瓶顶工人十年工资。 高凤林眼睛唰地亮了,当晚就在宿舍墙上贴了张火箭图。 从此他着了魔。吃饭拿筷子练送焊丝,喝水端满茶缸练手稳,胳膊绑沙袋练臂力。 笔记记得比字典还厚,总结出焊工三字诀:稳、准、匀。 毕业进211厂火箭发动机车间时,老师傅们都说:"这娃手比姑娘绣花还巧。" 真正让大伙服气是接长征三号任务那年。 燃烧室焊接向来要老师傅把关,车间主任却点名让高凤林上。 焊枪点下去那刻,老师傅们屏住呼吸,0.1秒停留误差就会烧穿薄壁。 结果他焊的接口X光检测像刀切豆腐般平整。 有个八级工摸着焊缝直咂嘴:"这小子手上有磁铁吧?" 最险的是焊长三甲氢氧发动机。 248根细管壁薄如纸,总焊缝九百米。 高凤林蹲工位连续三十多天,练出十分钟不眨眼的绝活。 人眨眼0.2秒,焊枪多停0.1秒就前功尽弃。 完工检测时仪器显示两百条裂纹,全车间炸了锅。 高凤林抄起切割机:"剖开看!" 放大镜底下哪有什么裂纹,全是金属反光骗了机器。 总师拍着他肩膀:"你这双手比检测仪还准!" 火箭"心脏"泵前组件合格率卡在29%十年没突破。 高凤林泡在车间做上万次试验,发现是热应力作祟。 他独创"冷热点焊法",把合格率提到92%。 厂里老师傅说:"这小子焊的不是金属,是给火箭装心跳。" 2006年全球16国搞暗物质探测器,液氦超导电磁装置焊接难倒各国专家。 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亲自来请。 高凤林在日内瓦会场比划几下,老外们直摇头。 他当场画了新方案:用脉冲焊控制变形。 三天后焊件通过检测,国际联盟主席竖起大拇指:"Magic Hand!" 会后有外企开百万年薪加北京两套房挖人,他摆摆手:"我家火箭等着我焊心脏呢。" 2014年德国纽伦堡发明展,高凤林带去的三项焊接工艺全夺金奖。 评委看着火箭发动机喷管样品直瞪眼,那上面三百多道焊缝像用尺子画出来的。 有个日本工程师追到宾馆:"您收徒吗?" 高凤林笑着递过名片:"先来中国学五年汉字。" 如今高凤林办公室挂满奖状,最显眼处却贴着张发黄照片:1980年技校焊工班合影,青涩的他攥着焊枪像握着宝贝。 四十年焊了上千台火箭发动机,带出五十多个徒弟,他仍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 有记者问秘诀,他指车间标语:"焊花里蹦不出大师,汗珠子砸地上才能开花。" 去年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控制中心大屏幕切到发动机特写镜头,总设计师特意标注:"中国金手焊接"。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火箭发动机上出现了200多处裂纹,许多专家果断地说这个焊接不合格。然而,这时一位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8-01 00:07:42
0
阅读:50
好人好事
比那个蒙眼睛钻掉mg的料强多了!你不骗人!
用户10xxx18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