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们江问题上,俄罗斯的态度又有了新的变化!7月30日,根据俄媒表示, 俄滨海边疆区政府新闻处表示,“红色图们江”俄中旅游项目在华启动。俄方表示,“红色图们江”项目旨在留存记忆、发展旅游业,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 俄罗斯的主动姿态,首先源于远东开发战略的现实需求。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迫使俄罗斯加速 “向东转”,而远东地区的振兴离不开中国力量。 滨海边疆区与中国吉林接壤,旅游业是激活区域经济最直接的抓手。俄方测算,每增加 10 万中国游客,就能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 更重要的是,旅游合作能降低政治敏感度,为后续能源、基建等 “硬核” 合作铺路。正如俄经济发展部官员所言:“先让游客的脚步踩热边境,再让资本的车轮碾平障碍。” 这一步棋背后,还藏着普京对历史承诺的兑现。去年 5 月访华时,中俄联合声明明确提到 “同朝鲜就中国船只经图们江下游出海开展对话”。 如今俄方将三国协议列为核心任务,正是以实际行动回应中方关切。历史上,图们江出海口问题曾让吉林 “望洋兴叹”。 中国河段距入海口仅 15 公里,却因俄朝铁路桥低矮、河道淤塞无法通航。2024 年 5 月,中方启动防川航道疏浚工程,一次性清理 6.3 万立方米淤泥,正是为未来通航做准备。 对俄罗斯而言,拉朝鲜入局还有更深层考量。朝鲜虽受国际制裁,但其在图们江下游的地缘位置无可替代。 俄方投资 4000 万美元与朝鲜合建公路桥,刻意将桥高设计为 24 米,远超现有桥梁的 9 米,被外界解读为 “为中国商船预留通道”。 这种 “先修路后通商” 的策略,既能帮朝鲜突破封锁,又能将其纳入中俄主导的合作框架,可谓一箭双雕。 然而,三国合作并非一帆风顺。朝鲜对外部合作向来谨慎,其边境管控和基础设施短板可能成为瓶颈。此外,图们江航道疏浚、桥梁改造等工程需要巨额资金,如何分摊成本仍是难题。 但俄方显然已做好长期博弈的准备,滨海边疆区政府透露,8 月将在海参崴召开工作组会议,专门讨论项目细节。这种高频次互动,在东北亚合作史上实属罕见。 更深层的变化,在于中俄互信的实质性提升。过去,图们江问题因涉及领土敏感而长期搁置。 但如今,俄方不仅同意联合开发旅游,还默许中方在防川设立海洋经济示范区,甚至允许中国企业参与扎鲁比诺港扩建。 这种 “从纸面到地面” 的突破,折射出两国战略协作已从政治层面深入到经济血脉。有俄媒直言:“远东的未来不在莫斯科,而在珲春的集装箱码头。” 对中国而言,这一合作蕴含着东北振兴的关键钥匙。吉林省社科院数据显示,若图们江航道打通,东北货物经北极航线运往欧洲,比传统路线节省 20 天以上,物流成本可降低 30%。 更重要的是,这将打破 “东北出海口依赖大连” 的困局,形成 “借港出海、多线并行” 的新格局。珲春已开通 “东北亚长旅号” 旅游专列,与俄方项目形成联动,未来有望成为中俄朝跨境旅游的黄金枢纽。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日本对图们江开发高度警惕,近期频繁炒作 “中俄朝军事合作”;美国也在东北亚加强军事部署,试图干扰三国进程。但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指出:“图们江区域的经济潜力,足以让所有杂音黯然失色。” 随着中俄朝三国在旅游、环保等 “软性领域” 积累互信,未来在航道疏浚、港口升级等 “硬性项目” 上的突破,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这场始于文旅的合作,终将改变东北亚的经济地理。 当俄罗斯放下历史心结,当朝鲜打开封闭国门,图们江这条流淌了千年的界河,或将成为连接三国命运的黄金水道。 而所有变化的起点,或许就藏在 “红色图们江” 项目首批游客的相机快门声里。
普京在远东划下5大特区,俄罗斯对黑瞎子岛,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远东,这片长期沉寂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