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青岛的一个公交车乘务员,辞去了工作下海经商,赔了个底朝天。走投无路之下,他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劫机去台湾…… 1993年的青岛,正被改革的浪潮席卷,人们谈论着下海经商的发财梦。然而,一个名叫高军的公交车乘务员,却在这场追梦热潮中跌入深渊。辞去安稳工作,他投身商海,却血本无归。走投无路之际,他偶然听到台湾广播的甜美承诺,误以为那是救赎的彼岸。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脑海浮现——劫机去台湾。这个决定究竟将他引向何方?他的命运又藏着怎样的秘密? 高军,1968年出生于青岛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忙于生计,将他交给奶奶抚养。奶奶的溺爱无法弥补亲情的缺失,他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初中毕业后,他进入青岛一家钢铁厂当工人。厂里机器轰鸣,环境恶劣,他却总觉得同事的相处充满疏离。不到一年,他辞职回家,过起无所事日的日子,内心却越发空虚。 几年后,家人托关系为他在青岛市21路公交车队谋得乘务员一职。每天挤在车厢,他收票、报站,面对乘客的抱怨和拥挤,他感到压抑。他总疑心别人瞧不起这份工作,甚至觉得自己被嘲笑。渐渐地,他开始旷工,最终被单位开除。失业后,他看着周围人因改革开放致富,心生羡慕,决心下海经商,改变命运。 1990年代初,下海经商成为热潮。高军用家里的积蓄和借来的钱,在青岛开了一家家电小店,卖收音机和电风扇。他不懂市场规律,被供应商高价蒙骗,进货成本高昂,货物却无人问津。店铺门可罗雀,债务越积越多。不到半年,他宣告破产,欠下数千元债务。债主上门催讨,家人责备,他陷入绝望,觉得自己无路可走。 破产后的高军,夜晚常独自摆弄收音机解闷。一次,他偶然接收到台湾的广播。广播里描绘台湾的繁荣景象,声称那里机会遍地,生活富足。对现实失望透顶的他,轻信了这些宣传,幻想逃到台湾就能翻身。他不知道,这不过是片面的夸张描述,却成为他铤而走险的导火索。 高军下定决心后,开始筹划劫机。他从医院偷来手术刀,拆开藏在鞋底,又用药瓶伪装成炸弹。他反复练习如何组装工具,如何在安检时掩饰紧张。他没有同伙,全凭一己之力,计划用威胁迫使飞机飞往台湾。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充满矛盾,既害怕失败,又被幻想驱使,孤注一掷。 1993年12月8日,高军穿上厚棉袄,藏好工具,来到青岛流亭机场。他低头通过安检,保安未察觉异常。他登上飞往福州的班机,坐在靠窗位置,手心冒汗。飞机起飞后,他观察时机。接近福州时,他突然起身,冲向一名空姐,举起药瓶声称有炸弹,要求飞往台湾。他抽出手术刀,威胁机组人员,迫使机长改道。飞机最终降落在桃园机场,他却立即被警察逮捕。 被捕后,高军被关进台湾监狱。牢房阴冷,生活单调,他才明白幻想的破灭。他多次试图自杀,用床单上吊、吞清洁剂,但都被救下。他绝食抗议,身体虚弱,最终恳求遣返。1994年,根据两岸协议,他被送回大陆。台湾的“黄金梦”不过是泡影,他为自己的轻信付出代价。 回到青岛后,高军面临审判。法庭以劫机罪判处他10年有期徒刑。在狱中,他参加劳动改造,学习法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2004年出狱时,他已近四十,头发花白。他找了份搬运工的工作,租住简陋小屋,生活清苦。偶尔提起往事,他告诫年轻人不要轻信虚假宣传,要脚踏实地。 高军的悲剧令人叹息。从公交乘务员到劫机犯,他的人生为何坠入深渊?是个人无知与冲动酿成的苦果,还是社会变革中无处安放的迷茫?他的故事留给我们什么启示?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聊聊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1993年,青岛的一个公交车乘务员,辞去了工作下海经商,赔了个底朝天。走投无路之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7-31 15:19:40
1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