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在狼牙山养病的杨成武,被鬼子包围在山顶没了退路,在这危急时刻,一位老

佳佳怡 2025-07-31 14:37:22

1943年,在狼牙山养病的杨成武,被鬼子包围在山顶没了退路,在这危急时刻,一位老人,连忙劝阻道:“千万不要干傻事啊!我有办法解决!” ​​杨成武当时正发着高烧,裹着件打了补丁的棉衣,靠在块大石头上喘气。 鬼子的脚步声从山腰传上来,夹杂着叽里呱啦的喊叫,听着就让人牙痒。杨成武身边的几个战士把枪握得死紧,额头上全是汗——不是热的,是急的。这山顶就巴掌大的地方,三面是悬崖,唯一能下去的路早被鬼子堵死了,真要硬拼,怕是连杨司令都得交代在这儿。 老人蹲下来,粗糙的手在地上划拉着,指缝里还嵌着泥。“俺叫李老栓,在这狼牙山住了一辈子,闭着眼都能摸清楚哪块石头长啥样。”他声音压得低,却透着股稳当,“往东数第三个山坳,有个不起眼的石缝,里头是个溶洞,能藏下十几号人,鬼子就是用炮轰也找不着。” 杨成武烧得脑袋发沉,可眼神没含糊。他盯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那脸上的每道褶子里都像是藏着山里的秘密。“老人家,这洞……鬼子知道不?”他哑着嗓子问。 “去年秋天他们来扫荡,把俺家的玉米地都烧了,也没找着那儿。”李老栓往山下瞥了眼,鬼子的钢盔在太阳底下闪着冷光,“那洞得从崖壁上攀过去,得手脚并用,鬼子那笨样,爬不了。” 战士们互相看了看,有个年轻的想说话,被杨成武一个眼神按住了。他挣扎着直起身子,棉衣下的胳膊瘦得硌手,却用力拍了拍李老栓的肩膀:“就听您的。” 转移的时候,李老栓走在前头,脚步比小伙子还稳。他手里拄着根磨得发亮的木杖,时不时回头叮嘱:“踩那块青石头,别碰边上的浮土,会出声。”杨成武被两个战士架着,高烧让他浑身打颤,可每一步都踩得格外小心——他知道,脚下不仅是生路,更是老人豁出命保的信任。 爬到石缝前才看清,那入口被藤蔓挡着,不细看真以为是块普通的崖壁。钻进去,洞里黑黢黢的,却干燥。李老栓点燃随身带的火折子,照亮了洞壁上的划痕——那是以前躲土匪留下的。“在这儿待着,鬼子搜三天也找不着。”他说着,从怀里掏出几个硬邦邦的窝头,“俺家老婆子蒸的,垫垫肚子。” 外面传来鬼子的枪声和叫骂声,大概是没找到人在撒气。杨成武啃着窝头,嗓子眼发紧。他打过多少恶仗,见过多少生死,可这一刻,看着眼前这位满脸风霜的老人,突然觉得比任何胜利都让人踏实。 后来才知道,李老栓为了引开鬼子,故意在另一条路上留下脚印,被鬼子抓去打了半宿,愣是没吐露一个字。等鬼子走了,他拖着伤腿,又摸上山给洞里送水。 想想那会儿,八路军缺枪少弹,缺衣少食,凭什么能在敌后站住脚?不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李老栓吗?他们是农民,是猎户,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可在鬼子面前,他们比谁都硬气。因为他们知道,八路军是为他们打仗的,是能让他们过安生日子的人。 在那样的年代,军民之间哪有什么空话套话?就是你护我周全,我拼尽全力保你平安。杨成武后来总说,狼牙山那洞不是普通的洞,是老百姓用真心为八路军撑起的保护伞。 那么,在当时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普通百姓愿意用生命去守护八路军战士?这种深入骨髓的信任,又该如何理解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佳佳怡

佳佳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