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总师,杨伟说:“2001年,我当枭龙总师,飞机干了很长时间,一直不顺利,巴基斯坦问,你能给我搞出来么?搞出来啥样?能不能打仗?出故障怎么办?人家不相信你。”
2011年1月11日,试飞员李刚成功驾驭我国自主研发的歼-20隐形战斗机完成首次试飞,飞行持续18分钟,象征着我国航空工业迈上新的台阶。五年后,歼-20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震撼全球。这一成就背后,是总设计师杨伟的智慧与付出。他15岁便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成为“中国航空专业史上最牛班”——5381班中年龄最小的学生,与运-20总师唐长红、歼-15常务副总师赵霞等人同窗。 1978年,15岁的杨伟刚刚初中毕业,凭着在毕业考试中599分的成绩破格参加高考。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信心满满地填报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虽然最终与两校录取线“差一两分”,但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的招生老师慧眼识才,决定录取他。然而,杨伟因色弱并不符合飞机系的录取标准。这一问题被时任飞机系系主任的罗时钧解决了,他坚定地表示:“不能开飞机可以造飞机嘛!”罗时钧不仅是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也是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正是他的果断决定,让杨伟踏上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舞台。 进入大学后,杨伟凭借卓越的才华和勤奋脱颖而出。他所在的5381班因云集多位日后中国航空工业的顶尖人物而声名远播。杨伟从空气动力学专业起步,逐步成长为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的总设计师。在推动歼-20研制的过程中,他始终将国家需求放在首位。2022年,他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表示,“技术发展到哪了,我们都了解;军迷期待什么,我们也知道,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歼-20总师杨伟在2023年的一次讲话中,回忆起2001年担任枭龙项目总师时所面临的重重困难。那时的枭龙飞机研制进展并不顺利,交付时间一再推迟。作为项目负责人,杨伟感到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巴基斯坦方面对枭龙飞机的研制进度十分关注。他们迫切希望尽快装备这款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以提升空军实力。但种种延宕让巴方对枭龙项目的前景产生了疑虑。杨伟回忆说,当时巴基斯坦频频询问:"你们能按时完成研制任务吗?这飞机最后能达到什么性能指标?是否真的具备实战能力?万一出现故障怎么办?"面对盟友的质疑,作为总师的杨伟深感压力山大。 2001年的一天,杨伟与时任巴基斯坦空军司令的一位将军进行了一次长谈。杨伟向这位将军详细汇报了枭龙研制的进展情况,并就巴方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杨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真诚的态度,最终打消了巴方将军的顾虑。两个小时的深入交流,让双方充分增进了理解与信任。杨伟至今仍记得,谈话结束时,巴基斯坦将军拍着他的肩膀说:"有你这样的总师领衔,我对枭龙充满信心!中国的航空工业果然名不虚传。"这次长谈成为枭龙项目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研制工作进展顺利,中巴合作也更加紧密。 枭龙飞机交付巴基斯坦后,很快就赢得了当地空军的高度赞誉。飞行员们对这款国产战机的优异性能赞不绝口,他们认为枭龙完全满足了巴基斯坦的防务需求。
1911年墨西哥革命中,首次有人用飞机参与战斗,飞行员埃文兰伯驾驶“寇蒂斯”式飞机与敌军侦察机用手枪互射。这一尝试为现代空战揭开了序幕。随着1915年罗兰·加洛斯首次在空战中击落敌机,战斗机逐渐成为各国航空力量的核心装备,并在技术进步中不断发展。第一代战斗机的出现标志着空战技术的初步成型,以后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推动航空工业的变革。 1998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0战斗机成功首飞,这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其飞控系统由杨伟团队设计,试飞员称赞其“飞行品质均为一级”,这一成就展示了我国在数字式电传飞控技术上的世界领先地位。歼-10的研发经验也为后续机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歼-20的研制则将中国航空工业推向新的高度。从2008年开始设计到2017年服役,歼-20仅用了九年时间便完成了从构想到实际装备的转变。其隐身性、超视距感知能力和机动性已超过许多国际先进机型,极大提升了我国空军的作战能力。 杨伟将歼-20的开发视为一次技术整合与突破的实践。在他看来,歼-20的研发从一开始就注重技术的前瞻性和通用性。例如,在FC-1和歼-10B上测试的DSI进气道技术、AESA雷达和其他关键系统,不仅为歼-20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还反哺其他战斗机型号的升级。这种资源共享和分工协作模式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特点,使得整体研发效率大幅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航空企业的国有属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厂商的技术和数据资源共享,不仅降低了重复投入的风险,还确保了研发成果的国家化利用。以歼-8为例,其改装用于PD雷达测试,为歼-10和歼-8F的改进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同时延长了自身的服役寿命。 杨伟在担任歼-20总设计师的同时,也引领了整个“20时代”的到来,包括运-20、直-20以及其他战斗机和无人机的改进。
用户85xxx42
那个枭龙前身就是成飞与格鲁曼公司合作的佩刀七,就是用歼七机身加个两侧进气的机头,后机身几乎不变,就一个两代机。后来巴被禁F16,想叫成飞搞个简配的F16,又要花钱不多,难度就在这里,最终被杨伟搞了出来,性能达F16的80%,价格才三分之一。这才是智慧。成飞又在研发枭龙中开出了前沿新技术,不断发展搞出了歼20
新陶
总师回答司令的问题,富富有余
嗡嗡嗡
杨总主导研制了五代机,六代机,是五六代机之父
用户10xxx71
人才难得要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