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30多岁的大龄书生,终于讨到个媳妇,夜夜搂着她睡。有一天晚上,书生终于

勇敢小妹 2025-07-31 09:36:01

古时,有个30多岁的大龄书生,终于讨到个媳妇,夜夜搂着她睡。有一天晚上,书生终于没忍住,疑惑地问道:“娘子,怎么我们睡了这么多天,你肚子还是没个动静?”媳妇听完,噗呲一下就笑出了声,说道:“你天天穿着衣服抱我,我们哪里来的孩子?” 某天晚上,他实在是憋不住了,憋着笑小声问媳妇:“娘子啊,咱俩这都‘睡’了多少回了,你肚子咋还跟铁板一块似的,没半点动静呢?” 书生的脸“腾”地红了,像被灶膛里的火燎过。 他攥着衣角,指腹蹭过粗布上的补丁——这是他赶考时穿的旧袍子,如今当了睡衣,领口磨得发亮。 “书上没说……”他嗫嚅着,声音比蚊子哼还轻。 十年寒窗,他背得滚瓜烂熟的是“之乎者也”,画得最顺的是策论里的民生图,偏偏没人教过男女之事。 媳妇捂着嘴,笑得肩头直颤。 烛火在她眼角的笑纹里跳,映得鬓边的银簪子发亮。 “你呀,”她伸手戳了戳书生的额头,指尖带着做针线活的薄茧,“读傻了不成?” 她把他的手往自己腰上带,布料相触的瞬间,书生像被烫着似的缩回手,惹得媳妇又是一阵笑。 窗外的月光溜进窗棂,在地上铺了层白霜。 媳妇的声音软了些,带着点哄孩子的耐心:“我娘说,夫妻就像磨盘和麦粒,得贴着才能出粉。” 她解开自己的衣襟,露出里面水绿色的小袄,“你总隔着这层布,麦粒咋能磨成粉?” 书生听得眼睛发直。 他想起邻村的磨盘,石碾子转起来时,麦粒在石缝里翻滚,磨出的粉细得能飘起来。 “那……那我脱?”他的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 媳妇没说话,只是吹灭了烛火。 黑暗里,他听见自己的心跳撞得胸腔咚咚响,比放榜那天还紧张。 第二天一早,鸡刚叫头遍,书生就爬起来了。 他看着炕上睡得安稳的媳妇,红着脸给她掖了掖被角。 灶房里飘来米粥香,媳妇系着围裙添柴火,鬓角的碎发沾着汗,在晨光里泛着绒光。 “呆子,发什么愣?”她回头瞪他一眼,眼里却全是笑意。 书生挠挠头,突然觉得,那些圣贤书里没写的事,原来比策论更让人心里发暖。 过了半年,媳妇的肚子真鼓起来了。 书生乐得逢人就笑,给学生讲课时都带着股傻气。 有回他去镇上买红糖,被相熟的秀才打趣:“李兄这是开窍了?” 他脖子一梗:“夫妻之道,本就该比书本实在。” 这话传到媳妇耳朵里,她正在纳鞋底,针尖一下扎在指头上,血珠滴在布面上,像朵小小的花。 孩子落地那天,是个大胖小子。 书生抱着襁褓,手笨得不知往哪放,鼻尖蹭到婴儿软乎乎的胎发,突然红了眼眶。 “你看,”媳妇躺在床上,脸色还有点白,“磨盘转起来,总有粉出来吧?” 他连连点头,眼泪掉在孩子脸上,烫得小家伙“哇”地哭出声。 后来,书生还是爱读书,只是案头多了本《女儿经》。 他边读边给儿子讲,讲到“夫妻和睦”时,总忍不住看一眼在旁边做针线的媳妇。 媳妇会瞪他:“又想啥呢?” 他就嘿嘿笑,不说话。 这世上的学问,从来不止写在书里。 有些道理,得在炕头的暖里悟,在灶房的烟火里学,在牵着的手心里慢慢琢磨。 就像那个愣头青书生,读了十年书没懂的事,在媳妇的笑里,一夜就开窍了。 信息来源:综合参考明清话本小说中民间生活故事及传统婚俗记载整理撰写

1 阅读:2243

评论列表

潮海春

潮海春

2
2025-07-31 22:28

挺好的推文怎么没人评论

百度一下 回复 07-31 23:20
大家都去磨豆粉了还评论啥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