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八路军队长进城打探敌情,不料被日军发现,他躲进棺材出城,但日军竟打开

如梦菲记 2025-07-30 12:18:12

1942年,八路军队长进城打探敌情,不料被日军发现,他躲进棺材出城,但日军竟打开棺材检查,谁知打开一看,里面是空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2年冬,齐禹县寒气逼人,白光穿着打着补丁的灰布衫,混在一群推车挑担的老百姓中,缓缓走进城门。   他是敌工队队长,这已经是他第七次进城打探日军动向,布鞋上沾着泥,帽檐压得很低,只露出一双警觉的眼睛。   城里形势紧张,日军最近调来了一个新中队,街道巡逻更加频繁,白光一路低头前行,在米行后巷与内线接上了头,马凯是伪军中的班长,早在春天就已经被发展成秘密联系人。   他从衣襟里摸出一张揉皱的纸,上面画着日军新设的几个哨点和兵站位置,还标出了南门外预备布防的标记,白光盯着那几条线,眼神变得凝重。   城西教堂后巷要设两挺重机枪,日军准备在大集日制造混乱,借机围剿潜藏在市区的抗日分子,这是极为关键的情报,必须在三天内送出城。   然而第二天夜里,米行后巷就被封锁,白光意识到情报极有可能已经被暴露,他连夜转移躲进一处破庙,屋顶漏风,脚下是结着冰的砖地,他靠着墙坐了一夜,只吃了半块窝头。   第三日清晨,他试图从城东小巷潜出,不料被两个便衣拦住,随即大批伪军赶来围堵,他从腰里拔出勃朗宁,朝天开了一枪,趁人群惊慌,跃墙翻入一处民宅后院。   他跑了一夜,终于藏进南市口一间旧丧葬铺,铺里的老掌柜是他从前的线人,听完他的话后不言语,低头沉思片刻,转身走进后堂。   那日正好有一户大户人家出殡,棺材已经备好,就停在灵堂内,尸身尚未入殓,孝子贤孙正在准备出殡的规矩,白光望着那口黑漆棺木,眼神一动。   他跟掌柜说了一番话,随后两人悄悄把尸体抬进后屋,藏在一口破木箱里,白光脱下外衣,换上事先准备好的白色寿衣,钻进棺材,用湿棉絮盖住脸部以防呼吸起雾,又从靴子里掏出一粒镇气丸,含在舌下。   子夜时分,送葬队伍整装出发,杠夫们一声吆喝,棺材稳稳抬起,出了铺子大门,哭丧的锣鼓声盖过了街上的风声,送葬队伍沿着青石板路一路朝南门而去,白光躺在棺中,心跳缓慢,耳边只听见轮子碾过冰面的轻响。   南门哨卡灯火通明,日军拦下了队伍,一名小队长上前,用刺刀挑了挑棺材盖,吼了一句什么,翻译官凑过来低声劝说,指了指披麻戴孝的家主。   那人连忙上前叩头,哭喊着说他父亲生前为太君捐过粮,如今只求入土为安,日军迟疑了一下,又听翻译劝了几句,最终挥手放行。   队伍出了城,走到南郊一处岔路口,车夫突然勒住牲口,说是轮轴松了要修,马凯从路边悄悄冒头,打了个暗号。   棺材被抬进路边废弃的土屋,众人退开之后,白光用棺中藏的木楔撬开盖板,翻身跃出,他双脚落地的一刻,差点没站稳,脸色苍白如纸,棺底早已被锯出一个活口,用湿布裹着,只等逃出时撕开。   马凯递过一包干粮和棉衣,白光换装后立即动身,他沿着玉米地北侧的小道一路疾行,中途换了两次方向,翻越一条浅河后,天色微亮。   他终于抵达了西山根据地指挥所,将那张记在脑海中的敌军部署图绘在桌上,标出了教堂后的机枪点、南门的围剿预案、以及一处隐藏的弹药堆放区。   司令员一边听他汇报,一边点头,随即下令全线转移,并派人秘密撤离东山兵工厂,那日天色晴朗,白光坐在山坡上喝了一口水,抬头望着远处的齐禹县。   那口棺材的盖板还残留着他的手印,一路陪他从死门关里爬出来,棺材原本是送人的终点,如今却成了他命运的出口。   几个月后,有情报显示日军在南门搜查时撬开一口棺材,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只剩一张黄纸和一把断柄斧头,纸上写着三个字:已送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央视国家记忆栏目——央视国家记忆"敌后侦察英雄"系列

0 阅读:57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