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八年八月二十六日,雍正帝向诸王大臣发出了一道上谕,全文如下:“数年以

星鹏看历史 2025-07-30 10:29:06

雍正八年八月二十六日,雍正帝向诸王大臣发出了一道上谕,全文如下:

“数年以来,遵化州陵寝附近之地方,雨旸时若,年谷顺成。今年春月,畿辅微觉亢旱,而遵化等处则雨泽调匀,民人乐业。六月日食之期,陵寝之地方,则阴雨不见。本月十九日,京师地震。朕系念山陵,忧劳寤寐。星遣侍卫等驰往看视。今据差回人员及守护陵寝之大臣等奏称:十九日地觉微动,较他处更轻。村舍墙垣,悉皆无恙,居民竟有未经知觉者。朕以手加额五内欢欣。《世宗实录》卷九七 第301页”

雍正帝这道谕旨主要是说无论发生什么灾情,遵化皇陵地区的灾情都他外的轻。

对于雍正帝所说的这种现象我有所体会。举一例吧。大约在1996年我去沈阳参加宫史研讨会。那时东陵地区基本看不出有旱情。但出了遵化县境,旱情就很严重了。当汽车出了山海关,在去沈阳的沿途,庄稼干枯,几乎颗粒不收。会后回家途中,越接近遵化,旱情越轻,从叶子干枯,进了遵化见到了绿色。等到了马兰峪东陵地区,几乎看不到旱情了。

我是1946年3月出生的,今年80岁了,始终住在马兰峪。在我的记忆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兰峪、东陵没有闹过非常严重的旱涝灾害,没有颗粒不收的时候,更没有因灾害死人。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就是马兰河发大水,水流进了东关的供销社大院,但也没有造成房倒淹人现象。总之,无论发生什么灾害,东陵、马兰峪的灾情都比其他地方的要轻。

其实这不是皇陵有什么神奇作用,更不是迷信。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皇陵的树木很多,形成大面积的林海,生态环境特别好,不仅能防风沙,还能调解气候;另外皇陵及马兰峪所在地,地势较高,从不积水;各陵地面都是从前到后,层层升高,排水极为顺畅。再者这地区河流较多,排水功能较好。特别是东陵各陵的排水系统非常合理,既便有了较大的雨水,发生了洪水,都能顺畅地排出。

0 阅读:60
星鹏看历史

星鹏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