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法新社报道:“冯德莱恩和科斯塔访华回国后表示,尽管东道主非常热情,但对欧盟的要求寸步不让,这与傲慢与远见无关,只与实力有关,中国已经崛起,它的惊人进步和成果,正被欧洲发现,这可能是西方面对中国时最大的弱点,西方该如何应对?” 冯德莱恩和科斯塔这话,听着像认输,其实是终于认清自己了。欧洲人带了一肚子条件来中国,本以为还能像以前那样摆摆架子,结果发现算盘全落了空。他们说中国 “寸步不让”,说白了就是自己习惯的那套规则不好使了。 欧盟这次访华,清单列得明明白白。电动汽车关税要降,说中国车在欧洲卖得太火,抢了本土企业的饭碗。稀土出口要放宽,不然欧洲的新能源产业没原料。连数字经济领域的市场准入,都想让中国再让让步。 这些要求,放在十年前,欧洲拍桌子可能还有用,现在中国的回应却简单直接。电动汽车关税是双方协商的结果,欧洲自己也在对中国车加征反补贴税,凭什么要求单方面让步? 稀土出口管制是为了保护环境,欧洲要是真缺,大可以加强回收技术研发,总不能既想占便宜又不想承担责任。数字经济合作可以谈,但数据安全底线不能破,这是每个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冯德莱恩出发前,欧洲媒体还在吹嘘 “战略自主”,说要让中国知道欧盟的分量。结果中国连客套话都省了,直接把利弊摆在桌上。 中欧贸易额 2024 年突破 8500 亿欧元,中国连续六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洲的空客飞机、德国的汽车零部件、法国的农产品,都在靠中国市场撑着。这些数据不用多说,双方都心知肚明。 科斯塔在记者会上提到中国的“傲慢”由“实力”决定,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以前欧洲总觉得能靠技术优势拿捏中国,现在却发现,中国在新能源、5G、高铁这些领域早就追了上来,甚至有些已经反超。 就拿电动汽车来说,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3% 涨到 2024 年的 18%,靠的不是低价倾销,而是电池技术和智能驾驶的真本事。欧洲车企要是跟不上,光靠施压没用。 欧洲真正的焦虑,不是中国不让步,而是自己没牌打了。想搞技术封锁?中国的光伏组件占全球 80% 的产能,欧洲想实现碳中和,绕不开。想在贸易上卡脖子?中国是欧洲液化天然气的第二大买家,去年冬天要是没中国的稳定采购,欧洲能源价格还得再涨一波。这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早就把双方绑在了一起。 冯德莱恩回国后改口说要 “重新认识中国”,这话听着新鲜,其实是欧洲该有的态度。中国从来没说过要取代谁,只是不想再当谁的附庸。 以前欧洲说什么,中国可能还会耐心解释几句。现在实力摆在这儿,与其费口舌,不如直接亮底线。你愿意合作,那就平等互利;你想耍手段,那中国也有底气奉陪。 欧洲媒体吵着要 “应对中国崛起”,其实方向都错了。他们该做的不是想办法让中国让步,而是琢磨怎么跟上中国的节奏。就像法国最近放宽了对华留学生签证,德国扩大了中企参与风电项目的范围,这些才是务实的做法。总抱着老眼光看中国,最后只能被市场淘汰。 说到底,冯德莱恩和科斯塔的感慨,不过是西方世界集体觉醒的开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证明,实力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欧洲要是真有远见,就该放下那些过时的优越感,好好想想怎么跟这个已经崛起的伙伴打交道。毕竟,合作不是求来的,是靠平等换来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感觉被人出卖了在冯德莱恩与特朗普谈妥15%的税率后,这位代表欧盟的领导人似乎是
【60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