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骏鸣带着6个人,发展成新四军一个师,在国统区建成一个“小延安”。 周骏鸣1902年出生在河南确山县石滚河乡焦老庄一个农民家里。从小家里穷,但他7岁就开始上私塾,读了10年四书五经那种传统书。1919年,五四运动闹起来,他17岁那年觉得书读够了,干脆投军,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当了个小兵。北伐时候,他跟着部队打仗,升到营长,但看到军阀部队到处抢老百姓东西,乱七八糟的,他就觉得这不对劲。1931年冬天,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他那部队集体投了红军,改编成红五军团,他直接当上团长。1933年7月,他正式入党。朱德总司令找他聊,说河南那边党的工作空白大,问他愿不愿意回去干。他一口答应,一个人回老家,从头开始拉队伍。先找了几个青年农民,从土匪那儿抢了十几支枪,又收拾了个欺压老百姓的地主。这么干下来,当地人开始信他,组织上任命他当驻马店驿城区水屯镇区委书记。1935年,他被国民党抓了,关进牢里受了不少罪,但他编了个假名单交给敌人,骗他们放了自己。出狱后,他没停,转移到河南南部县城,继续搞游击。 那时候河南南部是国民党控制区,周骏鸣就带着6个可靠青年起步,枪支弹药少得可怜。1936年初,他们在桐柏山区转悠,先打了个联保主任的据点,缴了点武器,分给穷老百姓,拉了人心。武器不够,队伍小,国民党伪军到处搜,他们损失了些人,他就改打地主乡绅,抢他们的枪和钱粮,再分给农民。队伍慢慢从几十人涨到上百。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他号召大家抗日,队伍在唐河县道上伏击日军小队,抢了机枪,声势更大。组织把他们整编成红军游击大队,他当队长,强调纪律,不准欺负老百姓。在南阳附近村子,他开会讲抗日道理,农民听了积极加入。没多久,队伍上千人,改名河南抗日独立团。1938年,又编成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他继续当团长。团转移到淮南,来安县半塔集一带,国民党顽军围攻,他们打退了七个团,歼敌三千多。第八团在国民党区建根据地,教老百姓识字,治病,分田地,当地人管这儿叫“小延安”。队伍壮大了,吸引青年参军。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第八团所在部队扩成第二师,他先当参谋长,后升师长,部队几万人,在国民党区坚持下来。 周骏鸣拉队伍的手法接地气,就靠实打实帮老百姓解决问题。起步那会儿,6个人面对国民党大兵压境,他不硬拼,先从小行动积累。打地主不是乱来,是为了分东西给穷人,拉人气。抗日爆发,他抓准时机,喊抗日口号,队伍一下就火了。整编成新四军后,在淮南那块儿,国民党控制严,但他搞根据地,学延安经验,办学校医疗队,农民觉得靠谱,就支持。半塔保卫战那次,顽军七团来犯,他指挥部队守住,歼敌多,这让“小延安”站稳脚。内涵在于,他懂基层,知道老百姓要啥,不光打仗,还管民生,所以队伍从6人到师级,靠的是人心。国统区风险大,到处特务,但他坚持纪律,避免摩擦,这点很关键。要是乱来,早散了。 1943年,组织让他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东西,他在那儿待了段时间。解放战争打起来,他当淮南军区司令员兼新四军第二师师长,指挥孟良崮战役,部队挖战壕,炮击敌堡。后来当华中军区参谋长,管淮海战役后勤,组织运粮弹药。再后来,当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渡江战役时协调船只过江。新中国成立,他还是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处理部队事。但早年坐牢伤了身体,组织调他出军队,转地方干水利。在河南信阳,他领着建南湾水库,工人挖土筑坝,灌溉农田,提高产量。后来去黑龙江管农牧业,推广新种子,围栏养畜,产量上去了。1979年,回河南当政协副主席,推动经济发展。1983年,当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开会讨论方针。周骏鸣这些年,工作没停,从军到地方,都在实干。
周骏鸣带着6个人,发展成新四军一个师,在国统区建成一个“小延安”。 周骏鸣19
运赛过去
2025-07-29 17:20:28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