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连生4女的董竹君,为了让丈夫有个儿子,冒险怀第5胎,谁知,丈夫见她爱

江樵品史 2025-07-29 14:32:59

1925年,连生4女的董竹君,为了让丈夫有个儿子,冒险怀第5胎,谁知,丈夫见她爱吃辣椒,就扯着她的头发,说:“又是一个赔钱的!”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四川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无力支撑家庭,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在十三岁那年被卖入上海的“长三堂子”卖唱,青楼并非温柔乡,对于年幼的她来说,是命运最早的冷酷考验,然而在这艰难环境中,她并没有被压垮,反而诞生了对知识与自由的渴望,她偷偷阅读客人遗落的画报,听人聊天时记下新词,她知道,世界很大,绝不能困死于眼前的幽暗厅堂。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她十四岁那年,她结识了当时活跃在上海的革命党人夏之时,这位四川军官在动荡年代中有着一份理想主义的热血,他被董竹君的才气与坚韧所打动,提出要将她赎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解脱机会,董竹君没有表现出一丝依附,而是提出了三个条件:要明媒正娶,要婚后留学日本,要夫妻之间平等共处,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几乎是一种叛逆,但她不是在寻求施舍,而是在为自己的未来争取尊严,这些条件最终被接受,她也由此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段旅程。   婚后,董竹君如愿前往日本深造,进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在那里,她不仅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也接触到西方女权思潮,她白天上课,晚上照顾刚出生的女儿,生活艰辛却充满希望,她在那里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可以自由呼吸的生活”,1917年,学成归国,她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对未来的憧憬,随丈夫回到四川。   然而,现实很快击碎了她的理想,回到成都后,她步入夏家大院,那座她曾亲手参与设计的宅邸并未成为她梦想中的家园,家族对“下江人”的偏见、对她青楼出身的轻蔑,以及对现代女性观念的排斥,构成了精神的围墙,更严重的是,丈夫的态度发生了急剧转变,他沉迷鸦片,愈发暴躁,对她的学识与见解嗤之以鼻,她连续生下四个女儿后,夏家上下的冷眼与指责愈演愈烈,她开始被指责为“不祥之人”,甚至在怀第五胎时,被迫服用所谓的“转胎药”,腹上被画符焚香,只为求得男嗣,这些荒诞的做法不仅违背了科学,也彻底践踏了她的尊严。   1925年冬,董竹君第五次临盆,胎位不正,生产异常艰难,接生婆几度准备放弃,在生死边缘挣扎数个时辰后,她终于诞下一名男婴,然而,她的痛苦并未就此停止,产后仅数日,孩子便被过继给丈夫最宠爱的姨太太抚养,理由是“那边没有儿子”,明明是她用命换回的孩子,却被无情夺走,她只能卧在床上,默然承受这一切。   更令她无法忍受的,是丈夫对女儿们教育的粗暴干预,夏之时坚信“女子无才便是德”,拒绝让女儿上学,认为那是浪费钱,而董竹君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她偷偷请先生来家中教书,安排孩子们在丈夫不在时学习,她甚至带着女儿们出门听演讲,哪怕孩子年幼听不懂,她也要让她们感受到外面世界的气息。   终于,矛盾在1928年彻底爆发,大女儿在学校与男同学正常交往,被父亲发现后,竟被威胁“要么自尽,要么离家”,董竹君挺身而出,却换来丈夫的一记耳光,这一掌,不仅打碎了她的幻想,也彻底斩断了她对婚姻的最后一丝留恋,第二天,她正式提出离婚,决意带着四个女儿离开这个家。   1929年春,董竹君净身出户,带着四个年幼的女儿,登上开往上海的轮船,口袋里只有几十块钱,前途未卜,她没有哭泣,也没有回头,她相信,只要还能行动,就能改变命运,初到上海,她靠摆摊卖小吃维生,日子清苦,常常一条街走到底也卖不出几份食物,女儿们跟她一起拣菜、洗碗、搬货,母女五人相依为命。   几年后,她积攒些微本钱,开设了一家小型纱管厂,不久即遭战火摧毁,她一度陷入绝境,正当她几近绝望之际,四川一位将领的采购员借给她2000元,支持她重启事业,1935年,她在法租界创办“锦江川菜馆”,以家乡锦江命名,寄托对故土的情感,餐馆以地道川菜、整洁环境、使用卫生筷而迅速走红,她又陆续拓展出锦江茶室、锦江饭店,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女企业家。   锦江饭店并不仅仅是她商业成就的象征,更是一个特殊年代的隐秘堡垒,在抗战与解放前夕,这里成为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她利用自身与各界人士的交往掩护了无数革命者,新中国成立后,她主动将市值15万美元的锦江产业全部上交国家,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信仰与信念。   董竹君的一生,是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走到国家建设前沿的过程,她经历过青楼的屈辱、婚姻的窒息、生产的生死考验,也经历过创业的艰辛与孤独,但她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对子女的教育、对女性尊严的捍卫,也从未停止过对社会公义的承担。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