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大将在回忆彭德怀元帅时曾说:“我和彭老总的关系,可以说是合作了一辈子,也吵

戴梦维丽丽 2025-07-29 12:23:18

黄克诚大将在回忆彭德怀元帅时曾说:“我和彭老总的关系,可以说是合作了一辈子,也吵了几十年,有时候是他对,有时候是我对。我当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时,在大楼里吵,不少机关干部都说,这两个人怎么这么吵哇?为了工作,言不及私,吵了也不会影响关系。” 黄克诚这个人,说到底,是那种越刮风越往前走的老兵。 外表不出奇,甚至有点木讷,不爱说漂亮话,也不讲虚头巴脑的那一套。但碰上事,他就是那种死也不松口、扛到底的人。 1931年那年夏天,红军正在江西打反“围剿”。 第三师的部队在前线和敌人打得不可开交,黄克诚当时是师政委,正指挥着打仗。 打得一半,他突然被命令撤回来,说是军团政治部有急事。他一听,还以为是不是要换防,或者调动岗位,心里也没多想。 结果一回到政治部,刚坐下,委员会的人就给了他一张名单,上面写着一排人的名字,说这些人是分子,让他立刻抓捕、上交审查。 说是“审查”,但大家心里都明白,那时候谁一旦被贴上标签,几乎就是枪毙的前奏。 黄克诚一看名单,心里立马拧了起来。 那几个人他太熟了,有的还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连队指导员,都是在枪林弹雨里跟他拼过命的。 他当场就提出异议,说这些人不可能有问题,请求暂缓执行,说要重新调查。 委员会的人甩出一堆“口供”,口气硬得很,说“上面定下的,不能改”。 黄克诚没吵,也没马上照办。 他回到师部,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能把这些人交出去。他把那些人在部队里叫了出来,悄悄安排他们躲进附近山上的一个山洞,让他们不要露面。 他没多说,只叮嘱了一句:“别乱动,我会想办法。” 这几个人也明白发生了什么,没一个反问,直接去了。 他们知道政委是在替他们赌命。 黄克诚每天派人悄悄送饭,还特意挑了信得过的老兵去办这事,生怕走漏了风声。 打仗又不能停,部队一出征,他就派人叫这几位回来带兵参战,战斗一结束,又赶紧让他们回山里躲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风声好像慢慢变小了。 人心就容易松,有两个指导员,在一次战斗后没及时上山,正好被委员会的人员碰上了。 抓住没几天,人就没了。 黄克诚听到消息那天,整个人都像被劈了一刀。 他立马赶去,当着一群人的面拍桌子大骂,说:“这是在干什么?敌人还没杀我们几个人,咱们先把自己人搞死了?” 他这么一闹,事情也闹大了。 委员会一纸命令下来,说黄克诚包庇,要逮捕他本人。 这一下轮到他自己也坐进去了,这种时候,被抓进去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出来,心里都明白。 但黄克诚命不该绝。 就在他快被定罪那节骨眼上,军团长彭德怀出面了。 彭德怀是个什么人,在红军里大家都清楚。他脾气大,嘴巴冲,但讲理,也护犊子,他听说黄克诚要被整,气得马上从前线赶回来。 没通知谁,直接杀进政治部,问:“你们谁说黄克诚有罪?证据拿出来。” 那边的人摆出几份“口供”,说他放走了分子。彭德怀拍桌子:“放走了?你们抓的那几个,还不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人家现在还在打仗,冲锋的时候谁掉过队?没有真凭实据,你们凭什么开枪?” 一番火气之后,那边不敢硬顶。 彭德怀表了态:职务可以撤,命不能动。 于是黄克诚保住了命,被放了出来,但政委的位子没了。 最让人唏嘘的是,这一整个过程,黄克诚本人根本不知道是谁救的他。放人的时候也没说原因,彭德怀也一句没提。 黄克诚就以为自己是命硬,风头过了。 一直到1959年,这事才被人翻了出来,黄克诚因为支持他也被波及。会上有人当场揭发,说黄克诚这么做,是因为当年受过“救命之恩”,想报恩。 黄克诚一头雾水,说:“什么救命之恩?我不知道谁救过我命。”几个人开始讲1931年的事,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彭德怀顶住压力救了他。 他晚年回忆起这段事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他那时候一句没提。我要是早知道,可能连‘支持’都得犹豫。可他偏不说,这才是彭德怀。” 这种不讲私情、不邀功、不拉人站队的性格,在后来那几年尤其显得刺眼。 很多人急着划清界限,黄克诚却从没回避过和他之间的关系。他说:“我们是老搭子,合作了一辈子,也吵了一辈子。” 黄克诚说得没错,他们俩是出了名的“吵架组合”。 一个说话直,一个火气冲,经常为了战术安排、干部任免在机关楼里大吵。机关干部都说:“怎么这两人天天吵啊?”可吵归吵,工作从没耽误过。 吵到最凶那次,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两人为一个后勤方案争得不可开交,谁都不肯让步。 会开到一半,黄克诚把卷宗往桌上一拍,转身就走。 第二天一早,彭德怀亲自去他办公室,扔下一份新改过的文件,说:“你那方案,有道理。”就这态度,黄克诚也不再争,笑着接过来继续干。 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能合作那么久?黄克诚只说一句:“吵不散,是因为信得过。”在他眼里,吵得起的人,才是真朋友。不敢争的,反倒有事躲着不说,反而难放心。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戴梦维丽丽

戴梦维丽丽

戴梦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