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赵九章,在宿舍中吞下几十粒安眠药,静静的躺在床

趣叭叭 2025-07-29 11:26:29

1968年,“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赵九章,在宿舍中吞下几十粒安眠药,静静的躺在床上离去了,在中国卫星的功臣名单中,他排在第一位,比钱学森排名更高!     赵九章1925年考入了清华大学,在清华,他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从此便立志要以科学救国。     1933年,赵九章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随后他远渡重洋,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深造,主攻气象学专业。     在德国的日子里,他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在学术的道路上日夜兼程。     1938年,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获得了德国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     此时的他,已经在气象学领域崭露头角,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论文,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国际学术界闪耀着光芒。     新中国成立后,赵九章担任了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在这个时期,他积极推动中国气象学的现代化进程,将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引入到气象学研究中,为中国气象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让赵九章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深知,人造卫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未来。     1958年,毛主席宣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很快,中科院成立了“581”组,专门负责卫星的研制工作,赵九章担任副组长。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赵九章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工匠,精心打磨着每一个卫星研制的环节。  

1965年10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会召开,经过42天的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的雏形。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赵九章全身心投入到卫星研制工作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国。     赵九章也未能幸免,他被“靠边站”,遭受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曾经意气风发的他,只能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赵九章时常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着卫星事业能够顺利进行。     他总是悄悄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工作进展怎样?”当得到“还好”的回答时,他的脸上就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然而他却无法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卫星发射升空的那一刻。     1968年10月26日清晨,赵九章在宿舍中吞下几十粒安眠药,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61岁。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     这颗卫星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的科技实力,然而此时的赵九章却已经离开了我们。     1999年9月,赵九章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一荣誉,是对他一生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最好证明。     在中国卫星的功臣名单中,他排在第一位,这是他应得的荣誉。也因为他的离去,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0 阅读:90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