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总司令向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发出谴责,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法国等看不

碧瑶含烟柳 2025-07-29 10:14:40

胡塞总司令向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发出谴责,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法国等看不下去了,为啥只有胡塞武装敢出手。 2025年7月,一句话点燃中东舆论场,胡塞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站出来,直接开怼阿拉伯世界。 他说,面对加沙地带上空连绵不断的战火,面对以色列在拉法难民营的“灭门式”打击,整个伊斯兰世界集体失声,实在说不过去。 这番话不是说着玩儿的。他曾公开谴责以色列空袭造成1200余人死伤,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他说得很直白,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他还不忘点名背后的推手,美国和西方盟友。 他批评一些阿拉伯国家态度软、立场飘,甚至和以色列眉来眼去,直接导致巴勒斯坦问题被冷处理。 但说得再多也不如动手实在。胡塞武装不是光靠嘴炮出名的,是真刀真枪在打。从2024年起,他们就开始在红海搞封锁。 到了2025年7月,更是明确宣布,凡是跟以色列有关系的船,别想顺利通过亚丁湾和阿拉伯海。 他们的无人机甚至打穿了以色列的防空网。2024年7月19日,特拉维夫遭到攻击,1人死亡、10人受伤。 这不是普通的袭扰,是赤裸裸的跨境打击,标志着胡塞的行动升级了。目标明确,手段直接,态度强硬。 相较之下,西方国家的反应就耐人寻味了。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在2024年初就公开表示,不会加入美英对胡塞的空袭行动。 他表示,这不是军事优先问题,而是外交问题。法国担心一旦卷进去,不但在黎巴嫩真主党的调停中失去话语权,还会让局势彻底失控。 不仅法国,连意大利、西班牙也选择退出美英主导的联合空袭,改走“象征性护航”路线。 哪怕法国军舰在红海活动,也是自成一体,不听美军指挥。美国在这场博弈中看得也更清了。 2025年7月,以色列启动“黑旗行动”,空袭胡塞控制的港口,美国却罕见声明,这事儿我们没参与、没支援、没插手,划清了界限。 而那些曾经高举干预大旗的阿拉伯国家,如今也都不动声色。 沙特曾在2015年带头对胡塞动武,如今却转而寻求中国出面斡旋,也门和平进程成了北京调解的新议题。沙特不愿再陷入泥潭,更不想激怒胡塞背后的伊朗。 伊朗的角色很关键。胡塞控制的三大港口,荷台达、拉斯-伊萨和萨利夫,正是伊朗输送雷达、导弹零件的重要通道。 伊朗不仅提供技术和设备,还在外交上撑腰。2025年初伊朗外交部就公开批评沙特,说你们过去的空袭才是恐怖主义蔓延的根源。 胡塞之所以敢在这个时候出手,靠的可不只是伊朗的支持。他们手里有货。曼德海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每年12%的全球航运都得从这里过。 他们可以用极低的成本让这条海路变得不安全,从而间接打击以色列经济。 打得准更打得狠。胡塞目前掌握20万兵力,配备伊朗提供的弹道导弹和自研的Yafa型无人机。 这些无人机飞得低、拐得多,能绕过大多数防空系统,一旦打出去,防不胜防。他们的导弹射程也不短,以色列全境都在覆盖范围内。 再往深里看,胡塞并不是单兵作战。他们是“抵抗轴心”的一环。这个轴心包括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等一众力量。 每一次行动,都是协同推进。比如2025年7月以色列空袭之后,胡塞方面就说:我们的报复是轴心共同决策的结果。这是一张有组织、有纪律的网络。 而放眼整个中东,美国正在战略收缩,把重心转去亚太。中东的很多国家则更愿意依赖中俄这种“调解型大国”来维持平衡秩序。 以色列其实也很难办。2025年7月7日的“黑旗行动”虽然炸掉了胡塞的几个港口设施,但问题没解决。 行动暴露了以军远程打击的老问题,加油机老旧,后勤吃紧,打一下容易,持续难。而且胡塞的导弹发射架是分散式的,藏在地下,清除不了。 战没打完,胡塞反而宣布要“无限期报复”。他们把所有和以色列有关的航运目标都列为打击对象。 红海瞬间变成全球博弈的新战场。美以关系也因此出现裂痕,而中俄则趁机加强能源合作和区域调停,试图重新定义红海的安全秩序。 信息来源:

0 阅读:33
碧瑶含烟柳

碧瑶含烟柳

碧瑶含烟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