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0年,八旬老翁张灯结彩宴请宾朋,耋耄之年再纳一小妾,受邀宾朋看见新娘子

小博大史 2025-07-29 10:12:46

公元1070年,八旬老翁张灯结彩宴请宾朋,耋耄之年再纳一小妾,受邀宾朋看见新娘子后,馋得直流哈喇子!

张先,字子野,公元990年出生在浙江湖州,北宋词坛上的大咖。他的词写得缠绵悱恻,专攻情爱题材,句句透着细腻和风流,像是《天仙子》《青门引》这样的名篇,至今让人读了还觉得心动。人家都叫他“张三影”,因为他有三首词用“影”字用得特别妙,堪称一绝。仕途上,他也混得不错,做到尚书都官郎中,退休后照样诗词不断,名气越来越响。跟欧阳修、苏轼这帮文坛大佬,他都是称兄道弟的好友,彼此欣赏,经常凑一块儿吟诗喝酒。 张先的家世也有点意思。他爹是个读书人,学问深得不行,但偏偏对当官没兴趣,宁可带着老婆孩子回乡下种地,过那种悠哉悠哉的田园生活。这在当时一堆削尖脑袋往官场钻的文人里,简直是个另类。张先小时候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文学功底打得扎实,但性格上也带了点怪劲儿。跟爹那种隐居山林的超脱不同,他更喜欢四处游历,折花问柳,风流得有点收不住。

少年时候,张先出去游学,跑遍了江南的名山大川。有一回,他不知咋的就晃进了一座尼姑庵,还跟一个年轻尼姑扯上了关系。两人来往频繁,搞得老尼姑火冒三丈,把小尼姑狠狠收拾了一顿,还锁了起来。可这也没挡住张先,他还是隔三差五跑去献殷勤。后来老尼姑实在没办法,跑到张家告状,差点把张先他爹气得背过气去。老爹出手果断,直接把张先拎回家关禁闭,断了那段情缘。张先憋了一肚子情绪,写了一首词抒发,哪知道这首词居然火了,在文坛上给他挣了个小名气。 到了天圣八年,张先跟欧阳修一块儿考中进士,正式踏进官场,当过吴江知县、渝州知州,仕途顺风顺水。不过他这人风流成性,走到哪儿都不忘招惹点桃花新闻。按说这种花边事儿搁别人身上,估计早就名声扫地了,可张先偏偏是个例外。他的绯闻越多,诗词写得越好,名气反而越来越大。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已经是功成名就,官职在身,身边还有美人相伴,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

公元1070年,湖州张府办了一场轰动的婚宴。八十岁的张先,头发胡子都白了,却要娶个年仅十八的小姑娘当妾。这事儿在当时简直炸了锅,来的宾客全是北宋文坛的顶尖人物,欧阳修、苏轼、梅尧臣,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大家伙儿听说张先这把年纪还纳妾,个个觉得不可思议。等到新娘子出场,宾客们更是看呆了。十八岁的姑娘,长得跟天仙似的,肤白貌美,身段窈窕,穿着大红嫁衣,珠光宝气,气质清丽又带着点娇羞。不少人盯着她看,眼睛都挪不开,年轻点的文人更是馋得不行,差点没把酒杯捏碎。 这场婚宴的来头可不简单。几年前,张先退休后,收留了一对逃难的父女。那父亲命不好,到了张府没几天就病死了,留下个孤零零的女儿。张先挺仗义,把这女孩留在身边,教她读书识字,养得像自家闺女似的。谁知道,女孩长到十八岁,出落得美得冒泡。张先这老家伙,风流本性不改,动了心思,觉得这么个美人儿不能便宜了别人,干脆自己收了房。于是在挑了个黄道吉日,张府张灯结彩,宴请四方,热热闹闹地把婚事办了。

这场婚宴不光是场喜事,还成了文坛佳话。苏轼那天喝得有点高,看着新娘子那模样,再瞧瞧张先那精神头,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诗一下子火遍了,形容新娘子娇艳如海棠,张先老当益壮如梨花,妙得不行。宾客们传阅这诗,个个拍手叫好,宴会气氛嗨到顶点。这句诗后来成了千古名句,提到张先这桩婚事,谁都能想起这句。 婚后,张先跟小妾日子过得挺和美。他这人老归老,身体硬朗得很,婚后几年,小妾接连给他生了四个孩子,湖州城里传得沸沸扬扬,都说张先老当益壮,简直是个活传奇。晚年他也没闲着,经常在湖州西溪边上钓鱼,摆个小桌子,铺上纸墨,边钓边写词,生活悠闲又充实。跟文友们也常来往,爬山游水,诗酒唱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的词作越写越多,情爱主题依然是主打,读起来让人觉得这老头儿心还真不老。 张先活到公元1078年,八十八岁那年在湖州去世。他留下的诗词,成了北宋文学的宝贵财富。小妾在他走后,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把张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张家书香不断,子孙里也有不少人继承了他的文学天赋,继续在文坛上发光发热。苏轼那句“一树梨花压海棠”,更是跟张先的风流故事绑在一起,成了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

0 阅读:12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