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看望自己

历史追星者 2025-07-29 08:57:12

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看望自己的母亲,谁知95岁高龄的老母亲,望着多年未见的儿子,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中,一位老人悄然回家,看望95岁的老母亲。三十年未见,母亲望着他,竟一时无言。这位老人就是黄旭华,中国核潜艇的奠基人。 1924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海丰一个医生家庭。父母盼他学医救人,可抗日战争的炮火改变了一切。日寇的侵略让少年黄旭华痛悟:国家弱小,人民无安。于是,他放弃医学,考入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立志为中国造船业奋斗。那时候,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国家要强,咱得有自己的硬家伙。 大学里,他埋头苦学,毕业后投身上海船厂,从基层干起。没日没夜地干活,他从不喊累。1950年代,中国向苏联学技术,他参与仿制舰船,像块海绵一样吸收知识,还琢磨怎么把这些技术变成咱自己的东西。这段经历为他后来搞核潜艇打下了基础。

1958年,黄旭华被调到北京,成了核潜艇研究室的副总工程师。那会儿西方封锁技术,苏联又不帮忙,他和团队只能靠自己。没资料就翻书,没设备就土法上马,每天熬到半夜,就为了啃下每一个技术难题。30年里,他跟外界断了联系,连父亲去世都没能回去。这种保密生活,一般人真扛不住。 1970年底,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功,成了世界第五个有核潜艇的国家。那一刻,黄旭华眼泪都下来了。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国的底气。核潜艇这玩意儿,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搞出来的,黄旭华和他的团队硬是给咱国家争了这口气。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给了黄旭华一个回家的机会。三十年没回,他心里既激动又忐忑。95岁的母亲曾慎其见到儿子时,愣住了,说不出话。不是不认识,也不是生气,而是太多情绪堵在心里。这位老母亲从没埋怨过他,她知道儿子在干大事。黄旭华后来听家人转述母亲的话:“三哥的事,大家要理解。”他眼泪止不住地流。对母亲,他满是愧疚,可为了国家,他别无选择。

年纪大了,黄旭华退出一线,可他没闲着。92岁还在电视上给年轻人讲核潜艇知识,希望下一代能接过他的担子。晚年,他终于被国家认可,得了“核潜艇之父”的称号。可对他来说,最欣慰的还是跟家人的和解。多年没法解释自己的工作,他心里一直有疙瘩。如今家人知道真相,都为他骄傲。可他常说:“我对得起国家,却对不起父母。”这话听着真让人心里一酸。黄旭华用沉默的三十年,换来了国家的强音。他用一辈子诠释了啥叫爱国,啥叫奉献。没有他和那帮人的牺牲,咱国家的国防哪能这么硬气。

0 阅读:64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