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卡斯特罗来中国大使馆吃饭,在菜园里发现了一个绿色的水果,觉得很奇怪,

另眼观史 2025-07-29 07:48:17

1994年,卡斯特罗来中国大使馆吃饭,在菜园里发现了一个绿色的水果,觉得很奇怪,就摘下来咬了一口,发现这个东西味道还不错,便询问这是什么?

在1994年的一个夏天,哈瓦那的热浪滚滚,中国大使馆里却藏着一个让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意想不到的小惊喜。那天,他来使馆吃饭,饭后溜达到菜园,看到一堆绿油油的东西挂在藤上,觉得稀奇,就顺手摘了一个,咬了一口,味道居然还挺不错。他忍不住问了一句:“这玩意儿是啥?”结果得知,这是个来自中国的“绿色水果”——黄瓜。从此,这个小发现不仅成了中古友谊的一个趣闻,还让古巴多了一道清凉的菜。 说到卡斯特罗,很多人脑海里蹦出的就是那个穿橄榄绿军装的大胡子老爷子。他1926年出生在古巴一个种甘蔗的家庭,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农村的苦日子让他对社会不公特别敏感。上大学后,他开始搞学生运动,反对当时的独裁政府。1953年,他带人攻打蒙卡达兵营,没成功,还被抓了,但这没把他吓倒。1959年,他终于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成了古巴的老大。 到1994年,卡斯特罗已经68岁,掌权三十多年。苏联解体后,古巴经济遭了殃,物资短缺,日子不好过。不过,他跟中国的关系一直不错,双方在农业、贸易上合作挺多。那时候,他身体还硬朗,常穿着军装到处跑,偶尔也会来中国大使馆转转,吃点中国菜,聊聊合作的事儿。

1994年那次吃饭,卡斯特罗本来是想尝尝中国菜的味道。结果,菜园里的黄瓜抢了风头。当时的中国大使徐贻聪,从北京带了点黄瓜种子,种在使馆后院。古巴的气候热得要命,海风还带盐分,但这黄瓜愣是活下来了,长得挺带劲。厨师随手拿了几根,拍碎了拌蒜泥,端上桌。卡斯特罗吃了一口,觉得脆爽可口,跟古巴常见的菜不一样,就多问了一句。 听说这是“黄瓜”后,他来了兴趣,非要去菜园看看。到了那儿,他亲手摘了一根,咬下去,觉得这东西真不赖。没几天,古巴农业部的人就找上门,向大使请教怎么种这玩意儿。徐大使挺大方,把剩下的种子和种植经验都给了他们,还教了搭架子的法子。 古巴的土地条件不算好,热带气候加上盐碱地,种啥都不容易。但中国黄瓜适应能力强,三个月后,哈瓦那郊区的试验田里就结了果。消息传开,市场上多了这种带刺的“中国黄瓜”,老百姓挺喜欢,主妇们买回家拌着吃,国营食堂也加进了菜单。听说连军营里都开始种,搞起了比赛,看谁种得多。

这黄瓜虽小,却成了中古关系的一个小亮点。古巴人本来不太认识这东西,但因为卡斯特罗的“带货”,它慢慢融进了当地生活。徐大使走的时候,古巴政府还特意表彰了他,奖状上写着“徐贻聪黄瓜”,挺接地气的说法。 黄瓜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中古两国互帮互助的一个例子。1994年,古巴正困难,中国也没多富裕,但两国在农业上一直有来有往。中国送种子,古巴学技术,后来还派人去中国学大棚种植。使馆每年都给古巴点蔬菜种子,算是延续了这份情谊。现在,哈瓦那街头有些壁画还画着黄瓜和两国国旗,挺有意思。 卡斯特罗对这事儿挺上心,后来也常拿黄瓜的故事跟人聊。他一直管着古巴,直到2008年身体不行了,把位置给了弟弟劳尔。2011年,他正式退下来,住哈瓦那郊外,2016年去世,90岁。这辈子他干的事儿不少,黄瓜这小插曲只是其中一笔。到了今天,中古合作早就不止黄瓜了,农业、医疗、教育都有涉及。回头看1994年那次“咬一口”,真是个意外又实在的开始。

0 阅读:1
另眼观史

另眼观史

关注我!带你看遍中国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