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避害》1、人人都趋利避害。那么,什么是利,什么是害?利,归根结底就是人生的

琰苗评情感 2025-07-28 19:24:10

《趋利避害》

1、

人人都趋利避害。

那么,什么是利,什么是害?

利,归根结底就是人生的那些好感觉,好感受;害,就是人生获得的不好的感觉和感受。

追逐好的感觉,避开不好的感觉,就是趋利避害。

通常,利的反面就害。

一个人认为钱、权、名是利,那么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名就是害。

一个人觉得很有钱、很有权、很有名才是利,那么钱还不够多、权还不够大、名声还不够响就是害。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站的位置不一样,看世界的角度就不一样,感觉和感受就不一样,利与害也就不一样;每个人认知的水平不一样,看待世界的深度和广度就不一样,获得的感觉和感受就不一样,利与害也就不一样。

每一种“利”都对应着一个看世界的角度,对应着一个位置。

每一种“利与害”都对应着一种看法和认知,对应着人的认知水平。

有些人把金钱当作终极目的,存钱才是利,花钱就是害。

比如:守财奴葛朗台。

有些人把金钱当工具,通过这个工具来实现其它的目的,把钱花掉实现了目标才是利,没有实现这目的就是害。

比如:一些人挣钱就是为了孩子,把孩子养大成龙凤才是利,孩子没有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种人,就是害。

有些人仅仅只把金钱当作是人生的副产品,丰富的精神世界才是他们的利,匮乏的精神世界,则是害。

2、

任何一种利与害,都对应着一种认知。

对于追星的人来说,他们所支持喜欢的明星大红大紫,就是利;支持的明星受到什么负面评价和委屈,就是害。

对于喜欢参与各种是非八卦的人来说,吃瓜看戏才是利,没有八卦和热点发生,就是害。

对于渴望被别人看见和认可的人来说,被别人看见了、重视了就是利,被人忽视了就是害。

对于一个对自己不满意的人来说,对于一个充满了挫败感的人来说,看见别人失败了就是利,看见别人成功了,就是害。成功越大,伤害就越大。

对于一个知敬畏、懂谦卑的人来说,被别人指出了自己的不足是利;被众生无条件地热捧,就是害。

对于一个喜欢挑战自己的人来说,逆境是利,顺境是害。

对于一个内心充满了恐惧的人来说,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事物都是利;任何不符合自己习惯的东西,任何的变化和新生事物,都是害,都是恐惧。

对于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存在感的人来说,在互联网上成为杠精就是利,不与人抬杠就是害。

对于一个喜欢独处的人来说,孤独是利,社交是害。

对于一个喜欢依赖他人的人来说,别人带给自己的满足感是利,要逼这种人去独立和完整,就是害。

对于一个对人生已经彻底绝望的人来说,死是利,活下去反而是害。

不难看出,利与害,是由人对一件事物的感觉来决定的,不同的感觉和感受,又是由人的认知水平所决定的,由人所站的位置所决定的。

3、

父母与孩子之间;情人之间;朋友之间;上司与下属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

每个人的利与害,其实并不相通。切忌把自己的利与害强加给别人,也切忌把别人的利与害,当作自己的利与害。

神与魔,其实都是掌握了别人的核心利害的人。利与害可以助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4、

没有任何一种趋利避害的“利与害”存在对错,不合乎情理。“利与害”的丰富构建了人的丰富,构建了认知的丰富,位置的丰富,世界的丰富。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随着人认知和意识的发展,利与害的内容是一定会发生变化的。

年轻人最核心的利与害是去看世界;中年人最核心的利与害是去看见自己;老年人最重要的利与害是看见健康。

对于各种利与害的品鉴,在我看来,多为妙,各种滋味都去品尝一下,才能最终找到专属于自己的滋味。

很多“利与害”是需要淘汰的,比如:

年轻的时候做一个杠精、做一个追星族,真的没有什么。人到中年还在做杠精,还在追星,还在依靠做杠精和追星的感觉来获得存在感和刺激感,就有点悲催了。

———《半山文集》

0 阅读:8
琰苗评情感

琰苗评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