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误读的的毛泽东诗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山头和山下,哪一方是敌军?哪一方是我军?绝大多数人都领会错了含义。 你有没有想过,一首看似简单的诗词,藏着革命历史的真相?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里那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很多人一看就觉得山下是敌军在进攻,山上是红军在死守。可实际情况呢?这误解大了去了,等着看下去,你会发现谁才是真正的山头主人,谁又在山下露头。 很多人读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时,对“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理解偏了,常觉得山下是国民党军队,山头是红军阵地。这想法来自后面词句说敌方重重包围,红军稳守,导致以为敌人在坡底冲,红军在上方挡。实际根据毛泽东1964年1月27日对译者的说明,旌旗和鼓角都指红军,黄洋界陡峭,阵地山腰,指挥山顶,国民党从下攻,但没全占山脚,旌旗卷起没展开,鼓角协调内部。 战斗在1928年8月30日,毛泽东朱德带主力在外,留守红三十一团一营不足两个连。国民党湘赣两省集四个团,从酃县永新推进,图灭根据地。红军何挺颖陈毅安组织防,动员赤卫队群众挖壕沟,布竹钉阵,准备滚木礌石土雷。国民党兵沿小径上爬,手持步枪突袭哨口。红军工事藏身,观察敌队。敌首波冲锋,红军投手榴弹,滚石砸下,敌退。下午敌炮轰,炮弹爆裂,烟尘起。红军一门迫击炮三发弹,陈毅安令发,一发哑,二发偏,三发中敌群,敌乱。 战士开火击前排,敌退坡底。赤卫点鞭炮模拟枪声,制造主力回假象。夜国民党撤,丢枪弹,阵地平静。这仗体现人民战争,少兵胜多团,守住根据地。黄洋界保卫战胜后,红军主力回井冈山,破国民党第二次会剿,根据地扩到湘赣边六县,人口五十万,建边界特委红色政权。部队村落整顿,分土地,推动乡村建。 1929年1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去赣南闽西,开新根据地,部队过丘陵,开群众会宣传政策,巩固区。1934年领导中央红军长征,队伍雪山草地跋涉,翻岭渡河,到陕北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抗日时期推国共第二次合作,建抗日统一战线,指挥部队华北平原山区游击,扩抗日根据地。部队设伏袭日军补给,士兵树林埋伏,敌近开火。解放战争指挥三大战役,辽沈平原推进,坦克碾雪,步兵冲;在淮海挖壕,炮火围敌;在平津谈判作战结合,推翻国民党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北京天安门宣布新中国,群众广场挥旗欢呼。1954年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继续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指导工业项目,军队操场训练现代化。毛泽东1976年9月9日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最被误读的的毛泽东诗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山头和山下,哪一方是敌军
柴扉半掩幽梦
2025-07-28 16:29: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