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榆林战役,我军对耙子山久攻不下,气得彭德怀给前线打电话斥骂。谁知对面

底层史观吖 2025-07-28 09:58:41

1947年的榆林战役,我军对耙子山久攻不下,气得彭德怀给前线打电话斥骂。谁知对面的司令员竟然跟彭老总顶了嘴,还把电话给摔了!这一场景可以说是把所有人都看傻眼了。

彭德怀,湖南湘潭人,出身贫寒,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只读了两年私塾就辍学,帮人挑担子、干农活,后来还下过煤矿,背着煤筐在黑漆漆的矿道里讨生活。1916年,他投身湘军,本来只想混口饭吃,没啥大志向,但军营里他慢慢显出本事,从小兵干到排长、连长、营长,脑子活,带兵有一套。1928年,他在平江起义中带着部队投向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路。他打过直罗镇战役,带着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搞游击,还指挥了百团大战,硬是让日军吃瘪。后来抗美援朝,他带着志愿军打出国威,世界都得高看中国一眼。彭德怀这人,脾气火爆,作风硬朗,最见不得铺张浪费。1929年井冈山守卫战,炊事班想给他改善伙食,买了鸡和牛肉,他脸一沉,直接把东西送去医院给伤员,扔下一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从此没人敢给他搞特殊。 贺龙,湖南桑植人,比彭德怀大三岁,家里也穷,小时候干农活,练出一身好武艺。1927年,他领头搞南昌起义,带着队伍冲锋陷阵,枪林弹雨里闯出一条路。1925年在天津,他碰上英国商人走私军火和鸦片,表面客气,实则设套,让对方交出清单,查了个底朝天,英国人灰溜溜走了。贺龙带兵讲究人情味,跟士兵一块儿吃糙米饭,围着篝火聊天,部队像家人一样。他在湘鄂西创建红二军团,带着队伍在陕北打游击,士兵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忠心耿耿,跟岳家军似的。 贺炳炎,湖北宜都人,九岁就没了娘,跟着爹背煤,肩膀磨得血红。1929年,他投奔贺龙的红军,年纪小但胆子大,长征路上右臂被炸碎,手术没麻药,他咬着毛巾硬挺过去。抗战中,他带着八路军716团在雁门关设伏,亲自调整迫击炮,干掉几百日军。解放战争里,他改良土炮,带着士兵试射,炸得敌人晕头转向。贺炳炎对贺龙忠心不二,贺龙也说一个师都换不走他。 廖汉生,贺龙的外甥,湖南桑植人,小时候读过点书,1933年加入红军。冉家祠堂战斗中,他扛着土炮带队冲锋,拿下敌方据点。作战时,他常跟士兵一块儿蹲战壕,指挥起来有板有眼,部队里都服他。 1947年,国民党对陕北大举进攻,中央急需有人指挥陕甘宁边区的部队。贺龙远在晋绥,鞭长莫及,彭德怀主动站出来,接过指挥棒。中央把陕北部队整编成西北野战兵团,彭德怀当司令员兼政委,统管所有部队。贺龙的旧部,尤其是第一纵队,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精锐,对他感情深厚,号称“贺龙嫡系”。可彭德怀的铁腕作风跟贺龙的亲和派头差得远,第一纵队的老兵有点不适应,特别是贺炳炎和廖汉生,俩人都是贺龙的心腹,作战勇猛,但对新领导多少有点抵触。 七月,彭德怀下令攻打榆林,想牵制胡宗南的部队。第一纵队奉命猛攻,地形恶劣,敌军火力凶猛,几天下来伤亡不小,没能拿下城池,只好撤退。撤回驻地后,彭德怀的电话打来,劈头盖脸一顿骂,说贺龙的部队丢了脸。廖汉生正憋着一肚子气,抢过话筒顶了回去,摔了电话,指挥部里的人都愣了。廖汉生不服输,带着一个连埋伏在山坡,精心布置,硬是挡住敌军两个小时。贺炳炎不放心,带队支援,配合默契,总算稳住阵脚。 十月,西北野战军转攻耙子山。这地方地势险要,国民党死守,战斗打得异常艰苦。增援的五个旅也没能突破,七一六团团长储汉元牺牲,部队士气低落。彭德怀急了,又打电话痛骂,催着赶快拿下耙子山。贺炳炎火气上来,回了句攻不下,伤亡太大,直接挂了电话。这一下,指挥部里的人全傻眼了,谁也没见过有人敢这么跟彭总对着干。贺炳炎虽然发脾气,还是咬牙带队调整战术,硬着头皮攻上耙子山,付出了惨重代价才拿下阵地。 耙子山战役后,彭德怀跟第一纵队的矛盾没消。年底,中央开会讨论西北野战军扩编,贺龙从晋绥赶来参会。第一纵队因为彭德怀越级指挥,走了错路,误了会议时间。彭德怀火冒三丈,当场骂第一纵队没纪律,连地图都不会看。廖汉生和贺炳炎憋不住了,站起来反驳,说彭总指挥失误在先。会议室里气氛剑拔弩张,贺龙赶紧站出来,严厉批评俩人顶撞上级,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会后,贺龙单独留下第一纵队,苦口婆心劝导,让他们明白保卫党中央的重大责任。廖汉生和贺炳炎意识到错误,主动找彭德怀认错。彭德怀没追究,还承认自己指挥有问题,承诺以后多沟通。 从那以后,彭德怀改了作风,跟第一纵队多交流,关系慢慢缓和。廖汉生和贺炳炎也用行动证明自己,成了彭德怀的得力助手。1949年新中国成立,彭德怀当上国防部长,推荐廖汉生做副部长,可见对他有多看重。贺炳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还是准兵团级里唯一一个,后来当了成都军区司令员。1960年,他因旧伤复发去世。彭德怀跟贺龙每次碰面,都会聊起当年的事,彭总老说:“贺龙带出来的兵,能打仗,还守规矩,真不赖。”

0 阅读:66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