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潮汕百姓骂作“屠伯”的官员,出身并不简单。 他是湖南桂阳人,父亲陈士杰曾官

历史萌乐站 2025-07-28 09:40:33

这个被潮汕百姓骂作“屠伯”的官员,出身并不简单。 他是湖南桂阳人,父亲陈士杰曾官至山东巡抚,与曾国藩是至交。 靠着父亲的荫庇,陈兆棠26岁就捐了个知县职位,从四川到广东,一路靠着“铁腕治盗”的名声往上爬。 1909年,陈兆棠调任潮州知府。 当时的潮汕地区,会党起义此起彼伏,清廷统治摇摇欲坠。他一到任就放话:“治乱世需用重典。” 很快在城乡设立“清乡局”,规定只要被指认为“会党”,不用审讯就能直接处决。 为了邀功,他甚至让手下虚报“匪患”,把普通百姓当作“乱党”抓捕。史料记载,仅1910年一年,潮州府属各县被他下令处决的民众就超过三千人,不少乡镇血流成河,连婴儿都未能幸免。 潮汕商人要交“商铺捐”,农民要交“田亩捐”,甚至连渔民出海都要交“船捐”,这些钱财大多被他中饱私囊,用来巴结上司和满足私欲。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潮汕,民众积压多年的怒火终于爆发。 11月10日,汕头商民和会党举事,潮州城内民众响应,府衙卫兵见状纷纷倒戈。 陈兆棠躲在知府衙门的密室里,被起义民众搜出时,还妄图拿出金银财宝求饶,却被愤怒的百姓一把打翻。 押往刑场的路上,沿途百姓扔来烂菜叶、石块,有人哭喊着要为家人报仇。 到了刑场,几个曾被他灭门的百姓冲上前,将污秽之物塞进他嘴里——这是当地对最痛恨之人的羞辱。 行刑的士兵也是本地人,当年他的弟弟就死在陈兆棠的清乡中,扣动扳机时手都在抖。 19枪才结束他的性命,不是枪法不准,是士兵和围观百姓都想让他多受些罪。 陈兆棠死前曾写绝命诗:“不死于君,不死于国,死于因果。” 可百姓不买账,大家都说:“哪是什么因果,是他杀了太多人,血债必须血偿。” 他的父亲陈士杰一生以“爱民”自居,没想到儿子会变成嗜杀贪官,这段往事后来成了陈家最大的耻辱。 这场处决,不仅是一个贪官的落幕,更成了潮汕地区告别清末黑暗统治的象征。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可陈兆棠这样的官员留下的伤痛,却在百姓记忆里留了很久。 都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像陈兆棠这样靠杀戮维持统治的,最终只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历史萌乐站

历史萌乐站

萌乐相伴,感受历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