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警告!疫情恐大规模爆发!119个国家和地区已中招!中国确诊数千例,已成灾区】
2025年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紧急发布会,虫媒病毒小组负责人迪亚娜・阿尔瓦雷斯发出震撼警告: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已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56亿人生活在潜在风险区域。
欧洲多国首次出现本土病例,标志着疫情进入全球化扩散新阶段。
基孔肯雅病毒疫情全球扩散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的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法属留尼汪岛已有约30万人感染(占全岛人口 1/3),马约特岛、毛里求斯等岛屿单日新增病例数突破历史峰值。
印度、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出现社区传播,泰国、缅甸边境地区疫情与登革热形成叠加风险。法国报告800例输入病例,并在南部发现12起本地传播;意大利首次确认本土感染,德国慕尼黑出现首例社区病例。
非洲肯尼亚蒙巴萨市 45 份样本中 25 例阳性,索马里、马达加斯加等国出现聚集性疫情。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这个拗口的名字源于斯瓦希里语,意为“屈肢痛”,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弯腰屈背的姿态。
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一样,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这种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在叮咬感染者后,病毒在其体内繁殖,数天后就能传播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
高达85%的感染者会出现明显症状。典型表现为“急性折磨三重奏”:突发高烧(39℃-40℃)、游走性关节剧痛以及斑丘疹。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可达VAS评分8-10分(满分10分),被迫蜷缩成“屈肢体位”。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何剑峰特别提醒: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患者一旦感染,容易出现并发症,需高度警惕。
中国已发现数千病例7月22日,广东省佛山市最新通报,截至21日,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659例,主要集中在顺德区。
为应对疫情,佛山市多个区县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号召公众积极行动,及时清除蚊虫,杀灭成蚊。
不只是广东,基孔肯雅热现在已经蔓延到了中国更多地区。澳门已报告1例输入病例,云南、浙江等边境省份也监测到病毒基因片段。
就连北京也出现了相关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病毒输入风险持续存在!
疫情为何传播如此迅猛?
基孔肯雅热的快速扩散背后,隐藏着多重推手。
气候变暖助长了蚊虫的嚣张气焰。白纹伊蚊在30℃以上高温环境中繁殖周期缩短至7天,吸血活动时间延长至清晨和傍晚。2025年夏季广东持续高温多雨,为蚊媒繁殖创造了理想条件。
无症状感染和轻症患者成为“隐形炸弹”。感染科专家指出,这些患者往往不去医院就诊,使感染源难以被发现。在人员流动密集的地区,蚊子叮咬作为媒介,更容易造成疫情扩散。
诊断困境加剧防控难度。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与登革热、寨卡病毒极为相似,容易造成诊断混淆。顺德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曾将基孔肯雅热误诊为登革热,延误治疗导致患者关节积液加重。
全球人员流动加速病毒传播。2025年上半年,我国入境人员中来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人数同比增长45%,口岸检疫压力空前。每个入境者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新起点。
无疫苗无特效药,如何防控?
面对这场全球健康危机,人类却显得准备不足。
全球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医师洪文昕指出:“治疗原则以缓解症状为主。”体温超过38℃可使用退烧药,关节疼痛可使用扑热息痛等止痛药,但禁用阿司匹林。
虽然国际上已有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疫苗获批上市,但我国由于此前未有相关疫情暴发,尚未引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证实了这一缺口。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强调:“防蚊灭蚊是防控蚊媒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
世卫组织呼吁全球采取紧急行动:使用驱蚊剂并穿着长袖衣物;清除开放式容器中的积水;喷洒杀虫剂控制蚊媒繁殖。
(转发-红友新视角 来源:靠谱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