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在举行授衔仪式之际,他竟猛地一把扯下肩章,而后扬长离去,紧接着便立下了

万物知识局 2025-07-27 12:02:50

1955 在举行授衔仪式之际,他竟猛地一把扯下肩章,而后扬长离去,紧接着便立下了一则坚定的誓言:死后决然不会身着军装下葬!

1955年,南京军事学院,全军授衔仪式开始前半小时,一份“暂授少将”的通知送到了段苏权的手里。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一把撕掉了为他准备的军服肩章,扔下一句“这个玩意我不要了,开会我也不去了”,转身便走,他还立下重誓:死后决不穿军装下葬。

一句话,震惊四座,也成了共和国军史上一次决绝的抗议。

这位将军叫段苏权,一个从湖南茶陵走出来的农家子弟,究竟是什么样的委屈,能让他用如此方式,与自己奉献了一生的军队做一次切割?

而且段苏权的履历无可挑剔,14岁投身革命,15岁入党,红军时期,年仅18岁的他已是黔东独立师政委。

在1934年,他奉贺龙之命,率800残兵死死拖住敌军六个团,为红军主力转移争取了二十天,战斗中,他右脚踝骨被子弹打穿,部队被打散,与组织失联了三年。

这期间,段苏权拖着伤腿乞讨、做苦力,甚至被国民党抓去修工事,直到1937年在太原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老上级任弼时见到他时大惊失色,脱口而出:“我们都给你开过追悼会了,你怎么还活着?”

而对于这段“脱队”经历,八路军120师党委很快做出明确结论:段苏权没有任何问题,归队后,他像换了个人,打起仗来不要命。

抗战时智取日伪据点,解放战争中率领八纵在辽沈战役里立下汗马功劳,按他在解放战争中担任纵队司令的资历,1955年授衔时评个中将是顺理成章,甚至上将也并非没有可能。

可命运的转折,偏偏来自他一次对真理的坚持,1951年,段苏权入朝协助指挥志愿军空军。

当时空战异常惨烈,他发现,一些人为了“面子”和“政绩”,竟将我方与美军的战损比上报为“一比一”。

而长期在一线的段苏权清楚,这个数字水分太大,我军飞行员经验不足,能做到“两架拼掉敌人一架”已是极限,他认为,粉饰战果不仅无益于战争,更会严重误导空军的长远建设。

即便空军高层轮番施压,要他“顾全大局”,段苏权依然坚持己见,将自己掌握的真实数据和24名飞行员的详实作战记录,越级直接上报给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这件事在空军内部掀起巨浪,最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萧华为此作了书面检讨,空军党委也白纸黑字地做出结论:“段苏权同志的报告对空军建设是有贡献的”,一时间,他成了捍卫真理的英雄。

然而,故事的走向却远比想象中更讽刺。

这份他坚持真理的结论墨迹未干,针对他的审查就悄然开始了,审查的理由,正是那段早在1937年就被组织澄清过的“脱队”历史。

这桩陈年旧案一审就是三年,最终的结果,便体现在了1955年的授衔通知上——因“有历史遗留问题”,暂授少将。

那一年,段苏权当年的部下,有的已是上将,甚至他指挥过的营长都成了中将,这种巨大的落差,与其说是对个人荣誉的打击,不如说是对一个军人基本信任和公正的践踏。

而一次坚持真理的报告,换来的不是嘉奖,而是翻旧账式的审查和一次足以改写命运的“降衔”。

这背后,很难说没有某些人的“运作”,但如果没有更高层级的默许,恐怕也掀不起这么大的风浪。

这次授衔风波,几乎终结了段苏权的军事生涯,他被迫脱下军装,离开了奋斗半生的军队。

不过,段苏权骨子里的忠诚与能力,却藏不住,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派他秘密前往老挝,指导抗美斗争长达五年。

晚年,段苏权在军政大学任副校长,书房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他去世前因脑溢血住院,昏迷中仍念叨着八纵的战史,叮嘱身边人“历史要讲真话”。

直到1993年深秋,87岁的段苏权在北京走到了生命尽头,他恪守了当年的誓言,遗体上穿着一身普通的深蓝色中山装,骨灰盒上没有覆盖军旗,他是开国将帅里,唯一一位拒穿军装下葬的将军。

在追悼会上,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战友们,对着他身穿便装的遗像,颤巍巍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人人泪流满面,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一声叹息,道尽了一切:“他这辈子,受的委屈太多了。”

【信源】凤凰资讯--55年解放军授衔:一名少将愤怒扯下将星[组图]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