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7月26日的三阶投票环节,剩下的时间仅有最后两天左右,蓝绿阵营之间的攻防较量愈发激烈,局势迅速升温。到底谁将笑到最后,谁又会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落败?这一切的答案很快便会揭晓,紧张的气氛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
对于蓝营来说,这次罢免案是一次生死存亡的较量,他们别无选择,只有全力以赴。因为一旦绿委在立法院占据了超过半数的席位,那不仅意味着蓝营即便与白营联合也将无法制衡绿营的力量,这对蓝营来说将是致命的威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绿营必须要罢免至少六位蓝委,而且在补选环节中,这些席位必须完全补齐。如果少于六席,绿营的努力将付诸东流,蓝白阵营的联合力量将再次占据优势,无论是立院投票还是反罢免行动,蓝白阵营依旧占据主动。
当前,罢免方和反罢免方都在全力以赴,努力提升各自的声势。蓝营已经抢占了25日的凯道权,像是在选前的最后一搏,若能成功激起更多群众的声浪,这股势头将会延续至投票的当天,形成更强的攻势。与此同时,绿营尽管在24日晚抢先占领凯道进行动员,但因为蓝营的先发制人,绿营的造势效果似乎不如预期。尽管绿营宣称凯道造势人数已突破五万,甚至有说法称达到十万,但画面显示,现场人数稀疏,最多也不过一万左右,远远低于预期的规模。这一事实让媒体指出,这场绿营的罢免宣传活动无疑是一场闹剧,甚至对赖清德造成了难以掩饰的讥讽。
凯道的造势活动对于蓝绿双方来说,都意义重大,场地宽敞,能够容纳大量的群众,象征着双方号召力的强弱。在蓝营的凯道造势中,曾有超过25万人齐聚一堂,喊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而这次绿营的凯道活动,无论是人数还是气氛,都无法与蓝营的声势相比。绿营的动员最终被揭穿,谎言戳破,现场的空旷与冷清无言地证明了大多数民众对罢免行动的反对态度。台媒甚至讽刺说,这场活动简直是“最失败的政治造势”,不仅仅是绿营面临的尴尬,也让赖清德的形象受到了打击。
至于罢免案中的31位蓝委,今天(7月25日)无疑是一个关键的日子。尽管蓝白阵营已经联合反对罢免,但每个蓝委都知道,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旦过了今天,若第二天的投票结果不理想,那么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会面临被迫离开立法院的命运。按照选务单位负责人李进勇的说法,一旦罢免通过,蓝委即刻停职,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无法再次参选,若有蓝委因此失去席位,整个政治局面将发生重大变化,蓝营将陷入难以挽回的困境。
然而,正是这种巨大的压力,让韩国瑜站了出来,挺身而出,成为蓝营的精神领袖。他在立法院门口召集所有蓝委召开记者会,强调当前局势的紧迫性,并发出强烈的呼吁。韩国瑜言辞激烈地表示,若这次罢免成功,绿营将不再有底线,进一步将走向“万丈深渊”。他呼吁市民要保持清醒,不能被绿营的言辞所迷惑,必须抵制绿营的罢免行为,站出来投下“不同意”票,阻止绿营的恶行。韩国瑜的声音如同“穿云箭”,迅速凝聚了蓝委们的士气,也带动了更多的蓝营支持者和“韩粉”的力量,成为反罢免阵营中的重要催化剂。
随着记者会结束,韩国瑜带领蓝委进入立法院,准备开始新的议程,而此次表决的核心内容是司法院人事名单的提名。司法院的现状早已被外界诟病,因其已经成为赖清德打压蓝白阵营的工具。绿营为了遏制蓝白的提议,先是通过行政院提出覆议,再由司法院进行释案,这一过程几乎成了一个闭环。此次提名名单由赖清德亲自提名,而蓝白阵营早已全面否决,导致司法院在一段时间内几乎停摆。此番提名的七位人选,也被认为是绿营人士,目的是将这些“心腹”安插在关键职位,进一步加强绿营的控制力。
正如外界所预料,赖清德的政治算计并没有成功。黄国昌率先发声,公开表示,所有的白委将全力否决这些提名,指出被提名的七名人选无一例外都是绿营的亲信,根本没有考虑蓝白阵营的意见。蓝委吴宗宪也表示,傅崐萁和其他蓝委已经决定全面否决这些提名,认为这些人选完全背离了立法院的独立性,且与蓝白阵营的理念格格不入。
这场否决投票不仅展示了蓝白阵营在政治博弈中的联合力量,也让绿营吃到了“苦头”。赖清德原本的计划完全落空,蓝白阵营的反应迅速且有力,这对绿营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挫败。
与此同时,张亚中也加大了对绿营的批评力度。他将罢免的背景和过程一一梳理,揭露出赖清德早在去年便谋划这一举动,且其种种言论和做法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动机。张亚中指出,赖清德的“洗涤人心”论调,以及随后的“去除杂质”言论,背后都是为了清除与绿营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蓝白阵营的反对下,赖清德的这些伎俩显得愈加明显。
在距离投票仅剩一天的时刻,张亚中通过剖析事实和历史背景,成功揭穿了绿营的谎言,呼吁市民不要被绿营的虚假宣传所误导,必须通过理性投票来阻止这一切。7月26日,将成为关键的一天,是揭示真相、捍卫公正的时刻,投下不同意罢免的一票,将是挫败绿营阴谋的关键一步。
至于罢免案的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将很快知道,明天的投票,将是这场政治斗争的终极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