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好样的!”浙江杭州,21岁外卖小哥接到一订单,订单上备注:别放门外,请敲门

宋洁谈天说地 2025-07-25 14:02:09

“都是好样的!”浙江杭州,21岁外卖小哥接到一订单,订单上备注:别放门外,请敲门送进来。当他敲门进去时,眼前的场景让他惊呆了,随后,他做了个决定,其他外卖员纷纷效仿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外卖骑手每天穿梭在无数订单之间,那些看似普通的备注信息里,有时藏着需要被捕捉的信号。   有的信号关乎误解,有的信号连着困境,而捕捉到这些信号的骑手们,用行动写下了一个个温暖的故事。   2023年6月的一天,杭州外卖骑手孙燕接到了一个让她心里咯噔一下的订单。   备注栏里写着“不要敲门打电话,最后一顿”,简单几个字让她送单的脚步慢了下来,她试着给顾客发了条消息确认情况,对方显示已读却没回复。   孙燕心里犯了嘀咕,她想起自己两个孩子,老大读大学,老小刚上一年级,当妈的总忍不住多想。   她没犹豫,一边继续送单,一边赶紧报了警,还联系了站点负责人帮忙联系顾客家人,等巡逻民警赶到顾客家,开门的是个穿睡衣的高中生小潘和她奶奶。   原来当天是端午假期最后一天,小潘返校前点了外卖,那句“最后一顿”只是说“放假在家的最后一顿”,一场虚惊就此化解。   而在2018年的杭州,另一位外卖小哥叶阳辉也遇到了特殊的订单备注,“别放门外,请敲门送进来”,这样的要求并不常见,21岁的叶阳辉敲开房门后,看到的场景让他愣住了,一位中年大姐瘫在床边,正抓着辅助把手费劲地想坐起来。   大姐说自己从小因小脑萎缩导致下肢瘫痪,家人上班没人照顾,午饭全靠点外卖,叶阳辉赶紧放下餐盒,帮大姐坐好,打开外卖,临走时还顺手把垃圾带了出去。   从那天起,叶阳辉心里就惦记上了这个订单,第二天中午,他盯着系统想抢单,却因为手慢被同事接走了,第三天,他终于抢到订单,关掉接单系统就往大姐家赶。   聊天时才知道,前一天同事没看清备注,把外卖挂在门外就走了,大姐直到邻居发现才吃上饭。   叶阳辉心里不是滋味,他知道光靠自己不够,于是在工作群里说了大姐的情况,提议谁接到订单就专程配送,哪怕少跑几单也没关系。   让他没想到的是,群里100多位同事齐刷刷回复“愿意”,后来大家接了单还会在群里“炫耀”,“今天中‘大奖’了,还给大姐带了苹果!”   孙燕和叶阳辉的行动,背后都藏着普通人的共情心,孙燕43岁,之前做过橱柜设计、服务员,选择当骑手是为了方便接送孩子。   大儿子初中时曾因情绪波动离家出走,这段经历让她对任何可能的风险都格外敏感。   叶阳辉来自河南信阳农村,跟着父母在杭州打工,看到别人有难处,总忍不住搭把手,正是这份朴素的同理心,让他们在面对订单里的异常信号时,没有选择视而不见。   这些订单里的信号,有时会因为表述不清造成误会,就像小潘的“最后一顿”,有时则清晰地指向真实的困境,就像计大姐的“请敲门送进来”,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骑手们的反应都让人暖心。   孙燕的警惕避免了可能的意外,叶阳辉和同事们的坚持,让计大姐在五年里从未因外卖送不到而挨饿。   在这些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普通人在各自岗位上的用心,孙燕的及时报警,是出于母亲的本能,叶阳辉和同事们的接力帮助,是源于对他人困境的不忍。   这些藏在订单里的善意信号被捕捉、被回应,让城市里的陌生人之间多了份信任,而这种愿意为他人多操心一点的态度,正是生活里最动人的正能量,让我们知道,温暖就藏在这些日常的瞬间里。

0 阅读:1204

评论列表

竹叶青

竹叶青

1
2025-07-25 20:40

[赞][赞][赞]

宋洁谈天说地

宋洁谈天说地

博主喜欢胡说几句,有兴趣的可以一起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