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烧24亿军费,美国在怕什么?中美真要干起来,美国最怕的,根本不是中国的导弹,而是中国改写规则的能力。 杨荣文,1948年出生于新加坡,成长于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的转型期。他在外交部从基层干起,凭借对地缘局势的精准判断,逐步成为新加坡外交界的重量级人物。2004年至2011年担任外长期间,他在国际论坛上多次发表演讲,剖析大国博弈的本质。他曾在新加坡国家大学的一场论坛上指出,美国的真正担忧不是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而是中国重塑全球规则的能力。这句话成为他职业生涯的标志性观点。他的洞见源于对亚洲历史和全球局势的深入研究,使他成为新加坡外交政策的重要推手。 黄循财,1972年出生于新加坡东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销售主管,母亲是小学教师。他在马林百列的组屋区长大,童年在社区图书馆度过,靠自学吉他培养兴趣。2024年5月15日,他正式接任新加坡总理,此前在教育部和财政部积累了丰富经验。2022年,他被选为人民行动党第四代领导核心,在抗疫期间多次向公众讲解政策,展现了务实作风。他在国际场合强调多边主义,2024年在东盟峰会上提出马六甲海峡的规则问题,凸显其对地区稳定的关注。 美国军费每年近9000亿美元,约35%砸在亚太地区。2023年,4艘航母常驻太平洋,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扩建新增核潜艇泊位,B-2轰炸机频繁飞越西太平洋。这些动作每天耗资24亿美元,堪比小国的年度预算。但美国的焦虑不是来自中国的导弹。东风-41射程覆盖美国全境,早已不是秘密。真正让美国睡不着觉的,是中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和地缘规则,威胁其“话事权”。马六甲海峡,全球30%的石油运输命脉,美国靠海军和盟友网络掌控通道。但中国的动作正在让这把“钥匙”失效。 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2.1万列,货值超3500亿美元,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陆上贸易通道让海上封锁失灵。能源领域,中国新疆的光伏电站通过高压输电线路,将电力送到中亚和欧洲边境。2023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能源协议,电力网络重塑地缘能源版图。欧洲国家开始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沙特也与中国敲定人民币结算的能源合作。这让美国主导的能源供应链受到挑战,波斯湾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金融规则的变革更直接。2023年,东盟国家人民币结算比例逼近50%,马来西亚、泰国在双边贸易中部分绕过美元。新加坡央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债券占比达30%,美元降至50%。上海的国际结算中心处理数千亿人民币交易,美元结算的增长明显放缓。美国的应对停留在军事层面,2023年在南海搞了三次多国军演,试图拉拢盟友。但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随后与中国签下大额贸易协议,显示军事威慑难挡经济合作。 科技领域的博弈同样关键。美国封锁华为,试图遏制中国通信产业,但2023年华为在东南亚的5G基站建设加速。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突破28纳米制程,光刻机研发取得进展。北斗导航系统覆盖全球200多国,非洲港口和东南亚农场开始依赖北斗信号,取代部分GPS功能。这不仅是技术竞争,更是全球标准的争夺。美国拉拢日韩搞芯片联盟,意在维持产业规则的主导权,但中国的技术突破让这一努力效果有限。 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让规则博弈更复杂。一旦海峡中断,全球油价可能暴涨50%,美国自身也难逃冲击。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2024年东盟峰会上警告,规则的分裂将导致全球系统风险。中国不走对抗老路,而是布局替代路径。数字人民币在东盟试点推广,稀土出口管控掐住美国芯片产业命脉。北斗系统、人民币国际化、陆上贸易通道,这些举措在为未来世界秩序铺路。美国的航母和军演气势虽大,但在规则博弈中显得力不从心。 2024年,“一带一路”新增10个铁路项目,中欧班列货运量继续攀升。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升至20%,银行交易系统中人民币符号出现频率增加。中国的能源网络扩展到更多国家,欧洲的电力市场开始接受中国电力。美国的军费预算在2025年突破9500亿美元,航母巡航频率更高,但全球规则的主导权正在转移。中国不是在回应围堵,而是在定调下一代世界的“默认语言”。 杨荣文卸任外长后,活跃于全球智库。2025年,他在伦敦一场论坛上发表演讲,呼吁亚洲国家保持战略自主。他的观点影响新加坡继续在中美之间走平衡路线。黄循财2024年成为总理后,频繁出访巩固新加坡地位。2025年天津达沃斯论坛上,他与中国签署数字经济协议。新加坡与中国的贸易额增长1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中美博弈仍在继续。2025年,中欧班列增至2.5万列,人民币结算占比升至25%。美国军费继续攀升,但全球规则的主动权正向中国倾斜,世界秩序的“话事权”争夺战未完待续。
每天烧24亿军费,美国在怕什么?中美真要干起来,美国最怕的,根本不是中国的导弹,
混沌于浮云
2025-07-24 19:11:53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