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28日,周总理到自己的母校南开大学视察,可不巧的是,当周总理来到学校食堂时,饭点已过,食堂的员工们正在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只有一些剩饭剩菜......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事情发生在那年得5月28号,南开大学的校园里飘着初夏的槐花香。学生们刚结束上午的课程,食堂的喧嚣渐渐散去。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普通的午后会因为一个人的到来,成为这所百年学府最温暖的记忆。 周总理轻车简从回到母校,没惊动任何人。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中山装,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时不时停下脚步看看墙上的黑板报。 走到食堂门口,饭菜香早已飘散,只剩下几个工人在收拾碗筷。总理摆摆手示意别声张,自己走到菜桶前弯下腰,桶底躺着几个冷掉的窝窝头,旁边白菜帮子浸在清汤里。 "中午的菜没卖完?"总理指尖碰了碰发硬的窝窝头。得到"两分钱一个"的回答后,他掏出旧皮夹:"来两个。" 在场的人都愣住了,炊事班长搓着围裙想拦又不敢拦。总理已经端着窝窝头坐到长条凳上,招呼随行人员:"都来尝尝,我请客。" 木筷子刮着粗瓷碗的声音里,他掰开窝窝头,就着凉开水吃得认真。 这场景被路过的学生张淑珍记在日记里:"总理吃窝窝头时,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和我们下乡劳动吃的没两样。" 而当年南开食堂的账本显示,那天中午的窝窝头成本价一分八厘,卖给学生两分钱。 六十多年后,南开大学档案馆里还保存着当天的值班记录。薄脆的纸页上写着:"15时20分,周校友在第二食堂用餐,消费人民币四分整。" 有学者考证,那个年代部级干部伙食补贴每天2.5元,总理这顿饭还不到标准的零头。 在总理故居的展柜里,也陈列着同款棕色皮夹。解说员总爱讲,这个皮夹装过给灾区捐款的工资,装过资助烈士子女的学费,也装过买窝窝头的四分钱。 当年炊事班的老人们说,后来每次做窝窝头都会想起那双捧着粗粮的手,指节分明,沾着钢笔水,掌心有延安时期开荒留下的茧子。 如今南开食堂的智能餐线能选八大菜系,但"总理窗口"永远供应两分钱的窝窝头。 学生们说啃着剌嗓子的玉米面,才能懂什么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有一年校庆日,九十岁的退休教师李佩带着孙子来吃窝窝头,孩子嫌难咽,老人只说:"当年你周爷爷吃的时候,连咸菜都没就。" 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任何宏大叙事。就是某个春末的寻常午后,一个穿旧衣服的中年人,坐在学生食堂啃冷窝窝头。 可正是这样的画面,让无数人理解了什么叫"人民公仆"。那年月的四分钱,买得到两个窝窝头,买不到的是刻进骨子里的平等与朴素。 信息来源: 南开大学档案馆《1959年校务日志》 央视新闻客户端《国家记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天津日报》官方发布"总理与南开"专题报道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官网《文物故事:总理的皮夹》
1959年5月28日,周总理到自己的母校南开大学视察,可不巧的是,当周总理来到学
提莫说热点
2025-07-24 03:16:27
0
阅读:2984
用户37xxx54
那个窗口真的有吗?一直供应两分钱的窝窝头?
幸福1 回复 07-25 15:47
应该是有吧
拒绝融化的冰
我又来晚了
chinazjf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体现。
阿言师傅
敬爱的周总理!人民怀念您!
用户14xxx81
“掌心有延安开荒时留下的茧子”,茧子存在不了那么久吧?
用户10xxx12
真诚朴实的亲民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