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次“急眼”了!不是因为火箭没升空,而是中国空间站里竟没有一个英文,全是中文! 这一幕令美国部分官员有人“坐不住”了,说中国"不按国际惯例来",甚至还有媒体批评这是"自我封闭"。 其实,现在的国际空间站(ISS)主要用的就是英文,虽然参与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等,但大家都得用英语交流,俄罗斯宇航员上天前还得专门学英语。 所以,美国可能习惯了"太空就该说英语",突然看到中国空间站全用中文,一下子有点不适应,但问题是——ISS是美国主导的,当然用英语,中国空间站是中国自己造的,凭啥不能用中文?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影响!中国空间站早已与瑞士、德国、意大利等众多国家携手开展科学实验项目,在这些合作中,并未出现这些国家的科学家抱怨“中文难懂、看不懂实验资料”的情况,毕竟,中国会贴心地为他们提供翻译服务以及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不仅如此,欧洲宇航局很早就安排宇航员学习中文了,巴基斯坦的宇航员同样也在积极学习,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充分表明,倘若各国真心想要开展合作,语言压根儿就不是阻碍,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自身的实力。 说白了,美国不是真的关心"语言问题",而是不习惯中国在太空领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是太空探索的"老大",规则它定,语言它定,别人都得跟着它的标准走,但现在中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还能独立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美国突然发现——这套游戏规则,中国不跟了。 中国空间站在内部使用中文,这是理所当然、合乎情理之事,就如同法国人在其相关领域和场合使用法语,俄罗斯人在自身事务中运用俄语一样,对于本国自主建设、拥有的事物,采用本国语言进行操作和交流,不存在任何值得指责的地方。 真正的国际合作,应该是互相尊重,而不是要求别人必须按自己的规矩来,如果未来有一天,美国宇航员想进中国空间站,那他们学学中文也很合理,就像中国宇航员以前也得学英语一样。 最后说句实在的——在太空探索这件事上,语言只是工具,真正的竞争是科技实力,与其纠结"用英文还是中文",不如想想怎么把自己的航天技术搞得更强,毕竟,宇宙那么大,容得下各种语言,但最终能走多远的,还是靠真本事。
美国这次“急眼”了!不是因为火箭没升空,而是中国空间站里竟没有一个英文,全是中文
物规硬核
2025-07-24 02:04:04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