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个失忆流浪汉,被一对夫妻收留,同吃同住生活了17年,谁料这天,流浪

历史趣闻星 2025-07-24 00:56:03

2003年,1个失忆流浪汉,被一对夫妻收留,同吃同住生活了17年,谁料这天,流浪汉看了眼电视后,竟腾的一下,蹦起来三尺高,嘴里直嚷嚷:“我想起来我是谁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3年,福建建阳的一处工地上,来了一个衣着破旧、神情呆滞的中年男人,他低着头,神情局促,像是在寻找什么,又像只是单纯地在发呆,工地上的人来来往往,没人注意他。 直到傍晚,他小心翼翼地靠近了一对工地上的夫妇,嘴唇动了动,嗫嚅着表达了自己想要找份活干的意思,他说不上来自己的经历,也没法拿出身份证,只记得自己叫朱家明。 这对夫妇名叫谭万刚和雷丽珍,是从浙江来福建承包工程的,他们并非一开始就决定收留朱家明,他身上有些异于常人的沉默,但也并没有攻击性,整个人带着一种落魄却又谨慎的姿态。 在了解了朱家明的情况后,雷丽珍提出,既然他愿意干活,不如就让他留下来,反正也缺人手,这一决定,成了朱家明后半生命运的转折点。 朱家明没有自己的住处,谭万刚夫妇便腾出一个简易房间让他歇脚,他也确实勤快,不偷懒不多话,每天工地上的活儿一干就是一整天,虽然在一些细节上做得慢了点,但力气不小,肯吃苦。 回到住处后,也从不闲着,主动打扫卫生,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从未提及自己的过去,别人问起,他也只是摇头,眼神迷茫,时间一久,大家都默认他是真的失忆了。 朱家明慢慢地学会了泥瓦活,也逐渐成为工地上的一员,谭万刚夫妇不仅给他安排了工作,还在生活上给予照顾,他不太会管钱,工资常常交给雷丽珍保管,说是“帮他存着”,自己只留够日常用度,他也不乱花钱,生活简单,衣物只有几件旧的,但都洗得干净。 日子一晃就是几年,朱家明始终没想起自己的过去,也从未有人来找他,他开始像个真正的家庭成员一样参与到谭家的生活中,他们去哪,他便跟到哪,他们过节,他便一起吃饭。 雷丽珍生孩子那年,他在身边帮忙跑前跑后,孩子出生后,他主动分担照料的任务,抱孩子、换尿布、哄睡觉,样样都学得认真。 尽管生活简单重复,但朱家明从不怨天尤人,他偶尔也会看着天发呆,似乎在回忆什么,但每当他试图深入思索,头就会剧烈疼痛,他学会不去强求,努力将自己活在“现在”。 直到2020年春天,疫情让工地暂时停工,全家人待在家中,每天围着电视打发时间,那一天,电视里播放的是一则地方新闻,画面中出现了一条山间河流和几位讲着方言的老人。 朱家明原本坐在角落,一瞬间却像被雷击了一般站了起来,眼睛紧盯着屏幕,嘴唇轻轻颤动,他的神情从茫然转为震惊,继而是喜极而泣,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认得那条河,听得懂那些话,那是他的家乡。 谭万刚夫妇立即放下手头的事,带他去了派出所报案,朱家明能提供的线索不多,但随着他慢慢回忆起的片段增加,当地警方最终锁定了贵州赤水一个村庄的户籍。 视频连线的那一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出现在屏幕前,声音颤抖,眼泪夺眶而出,而朱家明,终于也泪流满面,他清楚地记得母亲当年亲手缝的鞋垫,而屏幕中,正是那位老人举着的一双。 朱家明的身份最终得以确认,他的家人三十年来从未放弃过寻找他,父亲已故,母亲健在,兄弟姐妹也都还在老家,离家的那个冬天,他27岁,而如今已年过五旬,整整过去了三十年。 他决定回去,出发那天,小孩拉着他的手哭个不停,雷丽珍收拾了行李,又偷偷往包里塞了些钱,他只留下了一部分,其余的留给孩子,说是给将来的学费,那个告别的早晨,气氛沉重,却又饱含深情,这个在异乡与他们共同生活了17年的男人,终于要回到他失落的故乡。 回到贵州后,朱家明没有切断与浙江这边的联系,每逢重要节日,他都会打电话来问候,小宝也会在电话里喊着“朱叔叔”,谭家人也曾带孩子到贵州探望他,一家人仍如从前般亲近,尽管血缘不同,却因命运的安排,彼此在漫长岁月中成就了一段无以名状的亲情。 朱家明找回了自己,也找回了家,但他始终记得,在自己最无依无靠的时候,有一对好心人,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这段跨越17年的羁绊,没有因告别而消散,反而成了他人生中最不容磨灭的一部分。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漂泊30年 终于有了归期 失忆男子看抗疫新闻记起家乡 民警帮忙找回家人

0 阅读:0
历史趣闻星

历史趣闻星

如星闪耀,点亮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