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卫永刚以开餐馆作掩护,秘密挖掘了一条280米长的地道,将位于彬州市中

历史趣闻星 2025-07-23 19:03:33

2015年,卫永刚以开餐馆作掩护,秘密挖掘了一条280米长的地道,将位于彬州市中心一座佛塔内的宝物盗掘一空,他将所得宝物580万卖给文物贩子,文物贩子转手就卖了2300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一个看似平常的深秋,陕西彬州市开元广场上的一座千年古塔,开元寺塔,暗中经历了一场始料未及的浩劫。 这座始建于北宋的砖塔,在经历近千年的风雨后,依然静静矗立在城市中央,似乎早已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可一场精心策划、持续多月的盗掘行动,几乎让这座古塔的地宫珍宝灰飞烟灭。 事情的起点要追溯到十几年前,卫永刚,一个出身于咸阳的普通人,在2001年便因一次盗掘未遂而被捕,当时他在彬塔附近开了一家蛋糕店,借着营业之名暗中挖掘地道。 由于土方外运过于频繁,引起了周边居民的警觉,最终导致计划败露,这次失败虽使他锒铛入狱,却也在他心中埋下了执念。 服刑期间,他接触到数名有过类似经历的狱友,开始系统地学习相关技能,不仅记下大量技术要点,还手抄古建筑资料,逐渐形成一套自以为完善的作案方法。 2015年,年满三十的卫永刚再度获得自由,虽然刑期已满,但他对法律的敬畏却愈发淡漠,反倒将此前的教训视作经验积累,这一次,他更加谨慎地谋划。 他将目标重新锁定在了他曾失手的开元寺塔,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在塔旁的开元广场悄悄租下一间有地下室的门面,开设了一家普通的小饭馆,表面上,他经营的是寻常生意,实际上,餐馆地下成了他秘密挖掘工程的起点。 这项工程持续了近半年,所动用的手段之专业令人咋舌,他购置了测量用的经纬仪、排水用的水泵、输气用的通风管,以及用于照明的设备,他带着三名帮手,每日白天维持饭馆的正常运营,夜间关门后则开始长时间作业。 地道的泥土被装入编织袋中,借助夜色掩护运往城外倾倒,整个过程几乎滴水不漏,为防饭馆员工察觉异常,卫永刚不时给予他们红包奖励,维持一种不言自明的默契。 经过精密施工,一条长达280米的地下通道最终贯通,直达塔基之下的密闭地宫,地宫中积水严重,他们连续三日抽水才得以进入。 在那里,他们发现了12具石函,存放着金属佛像、舍利容器、铜镜、金棺等共计49件文物,大多为北宋时期的佛教用品,这些文物保存完好,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其中一件鎏金铜佛像被认为是国家一级文物。 盗得文物后,卫永刚并未远走高飞,而是迅速通过文物贩子将这批珍品出手,他分得了580万元,而文物在经过倒卖之后,最终以2300万元的总价卖给了一位浙江的私人买家。 这些文物价格的翻倍式增长,揭示出地下文物交易市场的巨大利润空间,也暴露出文化遗产流失的隐患。 这场看似天衣无缝的行动,最终败于人心不齐,团伙成员间因利益分配出现矛盾,一名不满的同伙匿名举报,警方随即展开调查,在接到举报后,警方调来专业设备,勘测餐馆地面结构,果然发现地下存在异常通道。 随后的搜查中,卫永刚的住所被发现藏有大量盗墓工具及笔记,他的那本厚重的手写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古塔结构信息、勘测技巧、挖掘路径、设备使用方法等内容,详细程度堪比专业考古队资料。 2015年,警方将卫永刚等人全部控制,随后追缴文物工作迅速展开,经过文物部门与多地公安机关协作,这49件文物终于全部追回,并被及时送交国家相关机构保存,案件审理期间,相关文物的市场估值超过3000万元,其中部分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2020年,彬州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卫永刚因盗掘古文化遗址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其余三名团伙成员亦被判处八年至十二年不等的刑期。 此案的破获不仅挽回了国家宝贵的文化财产,更向公众揭示了文物盗掘的专业化、隐蔽化倾向,以及地下交易链条的利益驱动机制。 文物保护专家呼吁,面对越来越高明的盗掘手段,必须加快推动文物监控设施的升级,加强安防巡查,尤其是对开放型古迹的保护机制亟待完善。 彬塔依旧耸立,而这段黑暗历史成为它身上新的伤痕,在它守望千年之后,现代人如何对待它的过往,才是真正的考验,历史不能重来,每一件文物的归来都意味着一次失而复得的幸运,而每一次幸运背后,都是无数代人守护文化的辛劳与坚持。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0
历史趣闻星

历史趣闻星

如星闪耀,点亮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