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被下放到陕西农村,当他看到一个打扫厕所的女子时,忍不住崩溃大哭道:“你怎么会在这里?你这双手怎么能用来干这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冬天,在陕西的一个偏远农村,薄雾还未散尽,一个中年男子扛着锄头走在田埂上,他是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就在他经过村口茅厕时,偶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打扫卫生,她穿着破旧的棉衣,头发简单地扎着,清瘦的身子在寒风中微微颤抖,那一刻,他认出了她——那是他的妻子何泽慧,此刻却成了一名清洁工。 谁能想到,这个正在扫厕所的女人,曾是中国核物理领域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她,是中国第一位在核裂变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的女性科学家,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何泽慧出生于1914年的苏州,家境优渥,家族中多为读书人,她聪慧好学,从小就对自然科学充满兴趣,在那个女子多以文科为主的年代,她却立志学习物理,18岁时,她先被浙江大学录取,随后又收到清华大学的通知,她最终选择了清华物理系,这在当时是一个罕见的选择。 清华大学的课程非常严格,淘汰率高,特别是物理系,几乎全是男生,她不仅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下来,而且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当年能顺利毕业的学生寥寥无几,而她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 1936年,她决定赴德国深造,在德国,她选择了实验弹道学作为研究方向,这门学科偏向军事技术,并不对外国人开放,尤其不欢迎女性,然而,她并没有因此退缩,她几次找教授沟通,表达自己对物理的热爱以及希望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愿望,最终,她以坚强的意志赢得了教授的认可,成为该学科首位外籍女学生。 经过四年刻苦学习,她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性物理博士之一,由于战火蔓延,她无法回国,只能暂时留在德国继续从事核物理研究,1943年,她进入海德堡物理研究所,专注于原子核方面的课题。 战争期间,她与远在法国的钱三强通过书信保持联系,这些通信不仅传递了关心,也逐渐加深了彼此的情感,1946年,她前往法国,与钱三强在巴黎结婚,两人随后进入居里实验室工作,研究领域集中在核裂变现象,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关注,特别是在铀核裂变过程中发现了三分裂和四分裂的现象,被认为是突破性的发现,何泽慧因此被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然而,面对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待遇,他们没有犹豫太久,1948年,他们决定回国,投身祖国的科技建设,回国伊始,科研条件极其简陋,他们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用木板搭实验台,用瓷缸代替烧杯,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和手工计算。 何泽慧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参与核乳胶探测器的研制工作,这是一种用于捕捉粒子轨迹的重要工具,当时国内没有相关设备,她亲手试验、研制,最终成功制作出中国第一批核乳胶探测器,为后续核物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在中国自主研发原子弹的过程中,她承担了关键任务,负责铀235的浓缩分离,她将自己在弹道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核材料制备中,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她参与的核反应堆设计精密,计算准确,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成功,这一壮举震惊世界,背后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何泽慧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然而,命运并不总是眷顾英雄人物,1968年,何泽慧被错误地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陕西农村劳动改造,在那里,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厕所、清理环境,甚至来不及和丈夫道别就被匆匆安排下乡,她没有怨言,也没有放弃,尽管早晚要干繁重的体力活,她仍在空闲时坚持理论计算和科学思考。 几年后,钱三强也被下放到同一地区,那次偶遇,成了他们命运中的转折点,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相互扶持,继续默默守护对科学的热情和信仰。 1978年,随着国家恢复科研秩序,何泽慧重新回到中科院,投入到高能天体物理和宇宙线研究工作之中,她设计了多个探测宇宙线的实验方案,继续为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做出贡献。 即使年过七旬,她仍坚持每天到实验室工作,她认为,科学研究需要持续的积累和耐心,不应被年龄所限制。 在人才培养方面,她极为严格,她亲自带学生做实验,从设计方案到数据分析,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严谨规范,她反对浮夸,强调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晚年的何泽慧生活简朴,衣着朴素,居所陈设简单,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中,她曾公开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中国的科技水平赶超世界先进国家。
1969年,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被下放到陕西农村,当他看到一个打扫厕所的女子时,忍
小斌斌说科技
2025-07-23 21:37: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