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7月22日,泽连斯基总统签署了一项新法案,直接把国家反腐败局(NABU)和特别反腐检察官办公室(SAPO)的独立性给废了。
根据官方报道,22日当天,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22日以263票赞成、13票反对、13票弃权通过该法案。
根据法案,乌克兰总检察长有权对乌国家反腐败局(NABU)的调查工作下达指示,可将案件移交其他机构;总检察长可将特别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SAPO)的职权委托给其他检察官;应辩护方要求,总检察长可终止NABU的调查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给总检察长开了三个"后门":
1.可以随时对NABU的调查工作指手画脚
2.能把反腐案件随便转给其他部门
3.只要有人求情,就能叫停反腐调查
更蹊跷的是,法案通过前一天,NABU办公室突然被突袭搜查,两名员工被抓,一个被说是"俄罗斯间谍",另一个被扣上"毒贩"帽子。而就在前几天,NABU刚指控一名安全局高官收30万美元贿赂,帮人逃避兵役。
所以这法案一出,基辅街头立刻炸锅。几千人上街抗议,连前线士兵都加入了。最扎心的是,一位坐着轮椅的伤残老兵举着牌子喊:"我们打仗是为民主,不是为换一个亚努科维奇!"
当然,泽连斯基这一边也站出来解释了,他的说法是反腐机构里混进了俄罗斯间谍,必须加强管理。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仔细想想问题很大:
第一,如果真有间谍,抓人不就完了?何必把整个反腐体系推倒重来?
第二,NABU最近查的好几个案子,都涉及到泽连斯基的"自己人"。现在突然说反腐机构不可靠,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在"公报私仇"。
第三,NABU和SAPO是2014年民众用流血革命换来的独立反腐机构,现在说改就改,那些当年为反腐上街的民众能不寒心吗?
也因为这个法案,法国、德国这些欧盟国家都站出来表态了。法国外交部官员公开说:"你们这么搞,还想不想加入欧盟了?"
当然,泽连斯基为啥这么干,我觉得至少有三层原因:
第一,仗打久了,总统想集权。 战争时期领导人都喜欢大权独揽,觉得这样效率高。但危险在于,权力一旦集中,再想放开就难了。
第二,反腐查到"自己人"头上了。 NABU最近查的几个案子,都戳到执政集团的痛处。与其等着被查,不如先把调查机构攥在手里。
第三,西方援助开始"疲劳"了。 眼看着欧美给的武器和钱越来越少,泽连斯基可能觉得,与其看西方脸色,不如先稳住国内权力。
而这么搞会有什么后果?
短期看,泽连斯基确实把反腐机构控制住了。但长远来看,这步棋可能得不偿失:
对内,寒了民众的心。当年迈丹革命就是为了反腐,现在反腐机构被阉割,民众肯定要问:我们流血牺牲图什么?
对外,丢了西方的信任。欧盟美国援助乌克兰,看中的就是它在对抗俄罗斯的同时还能搞民主改革。如果连反腐都做不到,西方凭什么继续掏钱?
对乌军来说,这打击了前线士气。那么多士兵在前线拼命,结果后方高官在收钱帮人逃兵役,这仗还怎么打?
那现在回头还来得及吗?
法国官员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现在补救还不晚。"这其实是在给泽连斯基递台阶。如果总统能做出些让步,比如:保证反腐调查不受政治干预、邀请国际专家监督反腐工作、严查真正的俄罗斯渗透分子。
只不过,这两个机构背后,其实多多少少有美西方的影子,泽连斯基未必肯让步,所以如今这个时候,就看事件双方谁更能扛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