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4岁的缉毒警明正彬首次打入毒贩内部,交接货当天,不料,一名身穿制服的警察突然走过来和他打招呼,而这一幕恰好被毒贩看见。 明正彬1966年出生在云南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他亲眼看到毒品怎么毁了家乡的安宁,邻居家有人因为吸毒家破人亡,村里不少人被毒品拖进深渊。那时候他就暗下决心,长大要干点大事,把这害人的东西铲除干净。1990年,他24岁,刚从警校毕业就加入缉毒队。年轻气盛,又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很快就靠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崭露头角,没多久就被提拔为副队长。第一次卧底任务,领导看中他的胆子大、心思细,派他打入毒贩内部。 那年头,缉毒工作不像现在有高科技设备,全靠人脑子和胆量。明正彬接到的任务是混进龙陵县一个贩毒团伙。这个团伙很狡猾,外人根本进不去。他花了好几周时间摸清他们的底细,装成一个走投无路的混混,慢慢接近外围成员。毒贩也不是傻子,试探了好几次,甚至拿刀架在他脖子上问他是不是条子。明正彬愣是没露馅,靠着冷静和机灵,一步步赢得了信任。到了交 наг货那天,他已经成了团伙里“靠得住”的人。 交货地点定在龙陵县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明graveyardshift。那天,明正彬和毒贩坐在角落,桌上放着货,气氛剑拔弩张。交易眼看就要完成,突然,一个穿制服的警察走了进来。这家伙是个熟人,看见明正彬就乐呵呵地过来打招呼,完全不知道这时候多危险。毒贩的目光一下就扫过来,满脸狐疑。明正彬心里一紧,但脸上一点没慌。他装出不耐烦的样子挥挥手,嘴里还嘀咕了一句“烦人”,顺势编了个理由搪塞过去。毒贩没起疑心,交易继续推进。后来,缉毒队趁机行动,毒贩一个没跑掉,全被抓了。 这次任务能成功,全靠明正彬的急智。那一刻,要是反应慢半拍,或者表情不对,身份就暴露了,后果不堪设想。毒贩可不是善茬,手里都有家伙,稍有不慎就是命没了。但明正彬硬是扛住了压力,愣没让对方看出破绽。这事传开后,队里都说他胆大心细,是个干大事的人。可他自己说,那一刻其实吓得腿都软了,只是不能露怯罢了。 这次任务只是个开始。明正彬后来又干了几十次卧底,破了1600多起案子,抓了快2000个毒贩。他的名字在毒贩圈子里传开了,毒枭听见“明正彬”仨字都头皮发麻。他不光业务硬,原则也强。1992年,他亲侄子沾上毒品生意,他二话不说依法抓了,家里人埋怨他不讲情面,他却说,法律面前没情面可讲。这事让他在队里威信更高了。 干这行,危险不光在任务里。毒贩报复心重,明正彬的家人没少受威胁。有次他媳妇下班路上被人跟踪,还有人往他家门口泼红漆。他自己倒无所谓,可看着家人提心吊胆,他心里也不是滋味。但他从没想过退缩,他说,怕也没用,干这行就得豁出去。 2004年,明正彬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他被评为“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那时候他38岁,已经是个传奇了。2021年,他当上了云南省法治委员会副主任,退居二线,但他还是常跟年轻民警讲自己的经历。他说,缉毒这活儿苦,可总得有人干,不然毒品害的人更多。 明正彬干了一辈子缉毒,最大的感触就是毒品这东西太狠了。他见过太多人因为毒品倾家荡产,孩子没学上,老婆跑了,爹妈急得吐血。还有人吸毒吸到精神错乱,满大街跑,最后死得不明不白。毒贩呢,为了钱啥都干,杀人放火都不眨眼。明正彬说,抓一个毒贩,就能救一堆人,这活儿值。 明正彬的故事听着挺燃,其实他也就是个普通人,没啥超能力,就是比别人多担了点责任。他用几十年证明,只要有心,一个人真能干出大事。他的经历给边境的安宁添了砖加瓦,也让后来的缉毒警有了榜样。干这行不容易,但总有人得站出来。
贵州毕节,一男子与朋友聚餐期间,朋友提到妻子在云南拔葱。男子立即插了一嘴,说有好
【10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