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30日,中共地下党员王孝和被国民党宣判执行死刑。判刑结果出来的那刻,王孝和却突然开怀大笑。这个笑容被《大公报》记者抓拍到了。
王孝和出生在1924年2月,家里是上海船工出身,原籍浙江宁波鄞县。早年家境穷苦,他小时候就知道生活不容易。1938年考进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在那里接触到进步思想,结识了地下工作者许统权,加入了读书小组,读了像《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书。1941年5月4日,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他就下定决心为解放事业出力。毕业后,1943年他进美商上海电力公司杨树浦发电厂当抄表员,这份工作让他能接触工人群体。他干活出色,还秘密开展党的活动,组织工人学习,维护权益。1945年上海电力工人大罢工,他带头参与,成了国民党眼中的钉子。 个人方面,他11岁时和忻玉英订婚,由父母包办。他参加革命后推迟娶亲,后来确认她的背景适合掩护工作,才结婚。婚后他们在上海租房住,家里常来地下党员,王孝和安排忻玉英帮忙收集情报。她不识字,但忠实执行任务。1948年4月国民党特务盯上他,先找忻玉英诱惑,她拒绝后,王孝和被捕。被捕时他焚烧了文件。
1948年4月21日,王孝和在上班路上被国民党特务抓捕。那时他大女儿刚满周岁,妻子怀着第二个孩子。审讯中,国民党用酷刑逼供,像电老虎、磨排骨、辣椒水,他受尽折磨但一言不发。5月1日上海高等特别刑事法庭开庭,他揭露国民党酷刑事实。面对叛徒对质,他一一痛斥。6月28日判处死刑。9月30日提篮桥监狱法庭宣判执行死刑,王孝和听到后露出笑容。 法庭上有20多家报社记者见证,他要求发言,痛斥国民党蛮不讲理,滥杀无辜。说完他扫视人群,寻找妻子身影,又露出坚定笑容。押解途中,他被推上车。刑场路上经过闹市区,人群围观。《大公报》记者拍下他微笑照片。国民党士兵收枪离开。照片次日登报,标注“笑着走向刑场的工人领袖王孝和”。整个过程他没求饶。照片传遍社会,成为见证。 王孝和就义时24岁。狱中他写了50封家书,平均三天一封,最短53字。给父母、妻子、战友写三封遗书,号召继续斗争,前途光明。遗书中为即将出生孩子取名佩民。牺牲21天后,女儿王佩民出生。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忻玉英问解放军是否见过王孝和。同年11月上海电力工会开追悼会,工友讲事迹,她才全面了解丈夫革命生涯,包括结婚部分出于工作需要。她理解这种选择对国家有益,没怨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追认他为革命烈士,骨灰迁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忻玉英独自养两个女儿,教育她们记住父亲。1952年组织安排她进上海电力专科学校学文化,从不识字起步,后在电力公司工作。家书流传,作为家庭支柱,他叮嘱妻子保重。 1988年王孝和牺牲40周年,上海革命同志组织纪念活动,许多人去陵园献花。江泽民题词。他的事迹激励后人。忻玉英终身未再嫁,晚年仍去墓地。王佩民收集父亲王氏家谱,在纪念活动上念家书和遗书。她到处走走看看,替父亲看上海变化。展览有四大篇章,热血青春、投身革命、英勇就义、烈士永生。文献图片实物视频齐全,包括入党小诗、狱中书信、牺牲报道。2024年纪念诞辰100周年,生平展在沪东工人文化宫开幕,与沪东工人运动展示馆王孝和塑像相呼应。展览展示他苦难童年励志求学、工作成家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精神、永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