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 “归巢” 政策暂停,背后藏着不少现实难题。“归巢” 政策本来是让异地公务员调回原籍或家庭所在地,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可现在为啥突然停了呢?这里面的道道可不少。 先说说政策执行的问题。2021 年 3 月,中央有关部门下发文件,明确省级以下机关集中开展公务员异地交流,原则上要在本省范围内进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搞面向外省公务员的 “归巢” 了。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在 2021 年 8 月回复网友时就提到,外省公务员没办法参加黑龙江的公开遴选。这一下,好多地方的 “归巢” 政策就没法继续了。比如说河南省淇县,2023 年还通过 “人才归巢计划” 回引了 2 名公务员和 15 名事业编人员,可到了 2025 年,就因为上级通知不能再大量搞了,政策就暂停了。 再看看财政压力。有些地方本来财政就紧张,根本承担不起人员调动后的安置费用。就拿山东省鄄城县来说,2019 年出台政策后,首批召回了 23 人,可后来因为上级叫停就暂停了。这可能就是因为当地财政收入有限,没办法支付新增人员的工资、住房安置等费用。还有乌蒙山区的 A 县,2023 年保工资预算总支出 26.3 亿元,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 7.02 亿元,大部分工资都得靠转移支付。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哪还有钱去支持 “归巢” 政策呢? 人才流失也是个大问题。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来就缺人才,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公务员,要是调回原籍,本地公务员队伍就更不稳定了。山西省盂县从 2023 年到 2025 年,通过 “盂雁归巢” 计划调回了 21 人,可长期下去,本地的人才流失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中山大学教授张紧跟就指出,“归巢” 政策可能会引发邻近地区之间的人才争夺,导致 “挖墙脚” 现象,影响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山东省五莲县在 2010 年到 2021 年间,机关事业单位流失人员占总数的 11.36%,人才断层问题很突出。 管理上也有不少困难。“归巢” 政策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流程复杂,容易出现漏洞。比如说,有些地方可能存在人情关系导致的不公平调动,引发其他公务员的不满。湖北省石首市就强调,人员商调必须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和年度用编进人计划内进行,严禁超编进人。 可实际操作中,超编的情况并不少见。河南省淇县县委组织部就表示,上级通知要求不能再大量搞 “归巢” 活动,可能就是因为政策执行中出现了超编或者其他管理问题。 另外,国家整体公务员管理政策也在调整。中央强调公务员交流要更规范化、制度化,避免无序流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在 2024 年回复网友时就提到,公务员转任要严格按照《公务员转任规定》程序和要求,省级以下机关公务员交流原则上在本省范围内进行。这就限制了跨省 “归巢” 的可能性,很多地方的政策自然就没法继续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归巢”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本地公务员队伍的士气。如果大量外地公务员调回来,本地公务员的晋升机会可能会减少,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山西省柳林县 2024 年拟回引的 32 人中,有 26 人在省内任职,只有 6 人来自新疆、西藏等地,这说明邻近地区之间的人才争夺很激烈,本地公务员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发展空间被挤压了。 综合来看,公务员 “归巢” 政策暂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央政策调整是直接原因,财政压力、人才流失、管理困难等问题则是深层次的因素。这些问题不解决,“归巢” 政策就很难持续下去。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在解决公务员实际困难的同时,也要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存在即合理
【6评论】【1点赞】
亲亲我的宝贝
发达地区会挤破头,贫困地区无人去!
wo
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山西盂县~盂雁归巢~引进21人~本地人才流失~这个本地是指盂县吗?~驴唇对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