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财长说出这种话,我们一点都不意外,要知道自从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第一后,就抢占了德国人不少市场。就说中国制造业到底有多厉害——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22年中国在欧盟进口的机械和汽车等高价值产品里占了13%的份额,而德国自己的份额从 2000年的17.7%降到了15.5%。 就拿机械工程来说,中国在欧盟市场的份额从2010年的6.8%涨到了11.4%,德国却从22.6% 跌到了20.5%,这种变化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十几年的积累。 新能源汽车这一块也一样,中国车在欧洲卖得特别火,2025年前5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5%,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在德国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三倍。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集团的董事都说,中国汽车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和性价比上优势明显,像L2+和L3级别的智能驾驶技术在中国已经用上了,德国车企反而还在追赶。 机械制造业更是如此,中国在2009年就超过德国成了全球最大机械制造国,虽说德国在出口和某些高端领域还有优势,但中国企业的进步太快了。 比如三一重工,2012年把德国有着“世界泵王”之称的普茨迈斯特公司给收购了,收购之后,三一重工整合了对方的技术,现在生产的混凝土泵车臂架长度都能达到101米,连迪拜塔这种超高层建筑都用他们的设备。 从贸易数据上看,2024年中国对德国机电产品出口756.4亿美元,进口665.9亿美元,第一次实现了年度顺差,尤其是新能源产品贡献很大,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对德出口加起来就有121.4亿美元的顺差。 德国自己呢,2024年从中国进口的汽车整车和零配件都在减少,汽车进口量降到了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 这说明中国产品在德国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德国本土企业的市场空间被一步步挤压。 德国企业自己也感受到了压力,德国海外商会联盟的调查显示,61%的在华德企觉得价格压力是最大的挑战。 以前德国产品靠质量好卖高价,现在中国产品不仅质量不差,价格还低,老百姓当然更愿意买实惠的。比如中国的家电,海尔、美的在德国市场的销量逐年上升,德国本土品牌不得不降价应对,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还有半导体和精密仪器这些高端领域,中国也在快速追赶,屹唐股份生产的半导体设备,2025 年在全球干法去胶和快速热处理设备市场上排到了第二,打破了德国、美国企业的垄断。 深圳的中图仪器,生产的精密测量仪器卖到了德国,连乌干达这种国家都用他们的设备建立国家计量标准。 以前这些高端市场都是德国人的天下,现在中国企业进去分一杯羹,德国人能不着急吗? 对比一下,德国企业在华情况就不占优势了,大众汽车以前在中国市场那是绝对的老大,可现在比亚迪、吉利这些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直追大众。 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在华销量超过了大众,这可是以前不敢想的事。 西门子在智能制造领域和中国企业合作,其实也是没办法,不合作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这种市场格局的变化,让德国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危机。 德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其实也知道问题所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就公开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说这样只会让德国企业更难在华竞争。 可另一方面,德国财长又在G7会议上攻击中国产品,这其实是一种矛盾的心理:既想和中国合作赚钱,又害怕中国竞争,这种心态反映在政策上,就是一边和中国谈合作,一边又搞贸易保护,比如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德国虽然投了反对票,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 说到底,德国财长的言论就是这种市场竞争压力下的情绪化反应,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到高端一步步崛起,抢占了德国企业传统的优势领域,德国人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 但市场竞争本来就是这样,谁有本事谁就占市场。中国产品能在德国卖得好,靠的不是低价倾销,而是质量和技术的提升。就像中国的光伏产品,以前德国企业垄断市场,现在中国企业不仅成本低,技术也更好,全球市场份额超过80%,德国企业只能转型做其他业务。这种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德国财长的话,不过是在这种规律面前的一声叹息罢了。
德国财长说出这种话,我们一点都不意外,要知道自从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第一后,就抢占
墨海深处寻宝
2025-07-23 10:52:57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