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过去两年多,这些媒体对泽连斯基政府的报道多是正面包装,哪怕有质疑也藏着掖着。现在突然撕破脸,剑锋直指其公信力,背后恐怕藏着更深的算计。就像棋手要丢子前总得先找点理由,西方这波操作,更像是在为彻底甩开乌克兰这枚逐渐沉重的棋子扫清障碍。 战场的真实情况早就撑不起西方的期待了。乌军的反攻连续几次失利,前线兵力枯竭到开始强征老人和残疾人。英国天空新闻台暗访前线时拍到,不少新兵连基本的战术训练都没有,拿着老式步枪就被推上阵地,存活率比掷骰子还低。这些画面以前很少见诸报端,现在却被集中放出,明显是在降低公众对乌克兰战局的心理预期。 那些被推到前线的战士,成了这场博弈里最不值钱的耗材。他们中有人是被强征入伍的农民,家里还有等着秋收的土地;有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原本计划着和女友出国深造。现在,他们蜷缩在泥泞的战壕里,手里的武器越来越旧,身后的补给线时断时续。西方承诺的先进装备迟迟不到,却在媒体上指责他们的总统撒谎,这种釜底抽薪的操作,比俄军的炮火更让人心寒。 战士的家人更像是悬在半空的风筝,线随时可能断,西方媒体忙着制造 “乌克兰不值得援助” 的舆论氛围,却没人在乎这些家庭正在经历的凌迟般的煎熬。 美国国会最近悄悄削减了对乌援助的讨论频次,欧盟的对乌会议也开始把重点转向 “战后重建”—— 一个连战争何时结束都不知道的话题。这些动作和媒体的指责形成呼应,像是在给公众洗脑:不是我们不讲义气,是对方实在扶不起来。 等这种舆论铺垫得差不多,抛弃就会来得顺理成章。或许是削减关键武器供应,或许是公开施压要求谈判,甚至可能是直接冻结援助账户。而那些在战场上拼到最后一刻的战士,他们的牺牲会被轻飘飘地归结为 “决策失误”,他们的家人只能在异国他乡的政治博弈中,捧着一张模糊的死亡证明,连一句像样的道歉都等不到。 这场舆论转向的背后,每一篇报道都是在给 “抛弃” 这个动作热身。棋子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只是轮到清理棋盘时,最痛的永远是那些被当作筹码的生命,和他们背后破碎的家庭。
一夜之间,风向大变!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多家西方媒体都开始指责泽连斯基撒谎。就
【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