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女院士在央视节目上“出尽洋相”,然而当主持人捡起地上的神秘物质时,脸上的泪差点夺眶而出,究竟是什么,让见惯了大场面的撒贝宁情绪失控? 2018年,王志珍院士穿着她最体面的藏青色西装登上舞台,却没想到鞋底突然脱落。这块黑色橡胶被撒贝宁捡起时,现场观众才注意到院士脚上那双磨损严重的皮鞋。
顺着碎屑的轨迹,镜头捕捉到王志珍院士脚上那双磨损严重的皮鞋——鞋底正在不断剥落碎渣。
这位年过八旬的老院士显得有些局促,轻声解释这双鞋已经穿了很多年。撒贝宁强忍情绪追问具体穿了多久,得到的回答是"没注意"。
这个细节让现场观众无不动容,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后来王志珍院士自嘲"又出洋相了",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恰恰展现了一位科学家最纯粹的精神追求。
这位生物物理学家的人生比她的皮鞋更耐人寻味,1959年,17岁的王志珍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钱学森亲自授课的首批学生。
在特殊年代里,她白天在农场劳动,晚上打着手电筒研读英文文献。改革开放后,她带着缝在衣服里的50美元赴德国留学,用三年时间攻克了胰岛素研究难题。
王志珍团队在2003年非典期间曾72小时不眠不休,率先解析出冠状病毒关键蛋白结构。
而她的实验室至今保留着1980年代的离心机,维修记录显示她拒绝更换的理由是“还能用”,这种近乎偏执的节俭,让年轻研究员们既心疼又敬佩。
在科研经费突破万亿的今天,王志珍们的故事像一面镜子,她至今住在中关村60平米的老房子里,却捐出全部奖金设立青年基金。
当被问及人生遗憾时,这位曾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院士笑着说:“要是当年能多省出些时间陪陪母亲就好了。”
这种反差让人想起钱学森的旧皮箱,想起袁隆平的百元衬衫,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百万亿。就像撒贝宁说的那样:“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双破旧的皮鞋,而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节目播出后,这个温暖的故事在网络持续发酵,无数网友被老科学家的纯粹所感动,纷纷表示这才应该是最值得追捧的"明星"。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王志珍院士这样的科研工作者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