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男子买不起学区房,竟花300元买“房产证”送女儿进名校小学。4年后,男子事情败露,学校将男子告上法庭,原因是男子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本不该属于他的教育资源,法院这么判了。网友: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年头,都想让孩子能够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名牌学校更是让好多父母挤破头也要为孩子争取,家住浙江嘉兴的苏先生也无一例外。 2018年的浙江嘉兴,一位姓苏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赢在起跑线上”,将全部希望押在了当地一所最好的小学。他坚信,只要孩子能踏进这道门槛,未来通往重点大学的路就稳了一半。 这所名校有个铁规矩:必须持有对应的学区房房产证。嘉兴寸土寸金,一套学区房的价格,足以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苏某为此愁白了头。一个本地人,就因为买不起一套房,难道就要失去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他越想越不甘心。 就在他街上溜达、一筹莫展时,一家小小的复印店让他眼前一亮,一个念头瞬间炸开:房产证,买不起,难道还不能“做”一本吗,他当时笃定,学校每年要处理那么多入学材料,根本不可能挨个去查。 这个看似荒唐的计划,他竟真的付诸了行动。当他把想法告诉复印店老板时,对方倒也爽快,只说“得加钱”。最终,两人以300元成交。这家店也确实“专业”,不仅伪造了房产证,连配套的假身份证都一并办了。 为了以假乱真,证件上的地址还是个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构地点,若不实地核查,外人根本看不出破绽,就凭着这套假证,苏某竟顺利给儿子办完了入学手续。孩子也争气,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入学后学习刻苦,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一切似乎都在朝着苏某预想的光明前景发展。 不过假的终究是假的。四年后的202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入学信息审查风暴席卷了这里。这次审查格外严格,尤其针对重点学校,采取了“人房合一”的实地核查,目的就是揪出那些蒙混过关的“漏网之鱼”。苏某精心编织了四年的谎言,在铁面无私的审查面前瞬间崩塌。 他的造假行为很快被识破,警方随即介入。在法庭上,苏某坦白了一切,却仍带着一丝困惑与不甘反问:“我这么做是因为不公平!好学校的名额就那么多,凭什么按谁有钱谁没钱来分?我的孩子是本地户口,就因为买不起房,就活该上不了好学校吗?” 最终,苏某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这起案件的结果在网上激起了轩然大波,评论区也迅速分化为两大阵营。 一部分人对苏某的遭遇深表同情。他们认为,一个父亲为了孩子上学甘愿以身试法,这份沉重的父爱令人心酸,背后折射出的是底层家庭在教育资源不均面前的无力感,可另一边的声音却针锋相对:可怜归可怜,但绝不是违法的挡箭牌。如果造假都能被同情,那社会规则的底线何在。 更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苏某口口声声喊着不公平,可他想过那些公平是多少家庭是掏空了几代人的积蓄,才换来一张真正的房产证,凭什么你花300块就想轻松“超车”,这才是对别人最大的不公平,苏某处心积虑为孩子“铺路”的行为,到头来可能恰恰是给孩子“断路”。 苏某的故事,撕开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困境,更是“教育公平”与“学区房”这对死结背后,整个社会都在面临的难题。 这件事提醒我们,追求教育公平的道路上,不能以违法的方式解决问题。法治社会,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我们应当通过合法的途径,共同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信源:澎湃新闻
2018年,浙江男子买不起学区房,竟花300元买“房产证”送女儿进名校小学。4年
烟雨评社
2025-07-21 11:54:35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