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上级研究决定,准备将第29军曾军长升任为福建军区司令。正式任命下达前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7-21 09:02:09

1985年,上级研究决定,准备将第29军曾军长升任为福建军区司令。正式任命下达前,组织征询意见,有人编谎话:“当年,一位首长被‘疏散’到江西,曾团长负责率部警戒,要求我们:‘不要接触这位首长。’”

1951年,16岁的安徽临泉青年曾照喜响应抗美援朝号召,告别家乡,背起行囊,踏上军旅征程。他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多次完成艰险任务,立下战功。 战后归国,他投身训练,枪法精准,指挥果断,很快崭露头角。组织看中他的潜力,送他进入军校学习军事理论与指挥技能。1971年,他担任第262团团长,展现出非凡的指挥能力。 1975年,他晋升第86师参谋长,仅9个月后,因军事才能突出,符合“老中青三结合”政策,破格提拔为第29军参谋长,跳过了常规晋升路径。1983年,48岁的他成为第29军军长,意气风发,深受上级信任。 1985年,中央提出“干部年轻化”政策,福建军区司令一职需一位年富力强的将领。曾照喜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进入上级视野,拟被提拔为司令。 组织按惯例征询意见,广泛收集各方反馈。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封匿名举报信送至上级部门,称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江西某地,一位首长被“疏散”,曾照喜负责警戒任务时,召集战士开会,严肃要求不得接触那位首长,以免惹祸。 这封信内容模糊,所述“首长”身份不明,会议记录无迹可寻,却暗指曾照喜在特殊时期态度暧昧,试图阻挠他的升迁。 调查组迅速展开核查,翻阅档案,走访当年的老兵。经查,警戒任务确实存在,但并无所谓“会议”或类似指令的证据。 曾照喜在调查中陈述,他严格执行上级命令,负责警戒任务,从未发布不当指示。老兵回忆,任务期间,部队驻扎偏远山区,岗哨严密,曾照喜常亲自巡查,督促值守,未见任何异常言行。举报信的细节虽绘声绘色,但漏洞百出,纯属捏造。 尽管如此,这封信引发了不小波澜。组织为慎重起见,暂停了曾照喜的任命程序。调查持续数月,期间福建军区司令一职已另有人选,曾照喜的升迁计划就此搁浅。 匿名信的始作俑者始终未明,可能是因竞争或其他原因,有人故意构陷。曾照喜未因此消沉,继续以军长身份履职,带领第29军完成多项重大任务。 1986年,他在一次演习中亲自检查装备,指导部队完成复杂科目。1987年,他率部参与沿海防御演练,与参谋彻夜分析敌情,制定方案,展现了过硬的军事素养。 这桩风波暴露了军中人事的复杂性。曾照喜的升迁受阻,既是个人际遇的波折,也反映了当时环境下,匿名举报可能带来的影响。 组织最终查清真相,确认举报不实,但时间已过,机会不再。曾照喜未纠结于此,而是继续埋头工作,展现了一名军人应有的担当。他的经历让人感慨,军旅生涯中,功绩与挫折往往交织,真相虽迟到,却从不缺席。 1988年,上级重新评估曾照喜的能力与贡献,调任他为舟嵊警备区司令,同年授予少将军衔。他赴任后,深入海岛一线,检查哨所设施,关心战士生活,推动海防建设,完善防御体系。 任职期间,警备区面貌焕然一新,官兵士气高昂。他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忠诚与担当,直至退休。

0 阅读:214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