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一个老姑娘四十岁未出嫁。她爸爸妈妈给了她一处小宅基地。盖了三间房子。她一
我们村里一个老姑娘四十岁未出嫁。她爸爸妈妈给了她一处小宅基地。盖了三间房子。她一人在外面打工。
这三间房盖得扎实,青砖黛瓦,院子里还留了块菜园,她爹特意给砌了齐腰高的篱笆,说“等你回来,种点青菜够吃”。她叫秀莲,在深圳的电子厂上班,每年只春节回来一次,村里人都说“这姑娘心野,不想成家”,她娘却总对着空房子念叨“咱不图啥,就图她平平安安”。
秀莲的房子在村东头,挨着老槐树,夏天满院阴凉。有年暴雨冲垮了邻居家的猪圈,污水流进她院子,是村西头的老光棍福贵帮着清的。福贵年轻时在矿上伤了腿,走路一瘸一拐,靠捡废品过活,却总爱帮人忙,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去搭把手,不求回报,只求能吃顿饱饭。
秀莲春节回来时,福贵正在帮她扫院子,竹扫帚把上缠着布条,是怕磨坏她新铺的水泥地。“叔,您歇着,我自己来。”秀莲往他手里塞了袋糖果,是厂里发的福利,“这是巧克力,城里年轻人都爱吃。”福贵的手在裤腿上擦了擦,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抿了抿,说“真甜,像过年”。
秀莲娘私下跟她说:“福贵是个好人,就是命苦。”秀莲没接话,却在回城前,把自己的旧羽绒服给了福贵,说“冬天冷,您穿着”。福贵不要,她却红了眼:“您帮我看房子,我谢您还来不及。”福贵穿着那件粉色的羽绒服,在村里捡废品,有人笑话他“穿女人衣裳”,他却拍着胸脯说“这是秀莲姑娘给的,暖心”。
有次秀莲的房子漏雨,福贵踩着梯子上房顶,瘸腿在瓦片上打晃,吓得邻居直喊“慢点”。他却笑着说“没事,我年轻时常上树掏鸟窝”,把漏雨的地方补得严严实实,还在屋檐下搭了个雨棚,说“以后下雨,您家的柴火就不会湿了”。秀莲从城里寄来条烟,是给福贵的,他却分了一半给帮忙的邻居,说“都是街坊,该帮忙”。
秀莲四十岁那年,突然从深圳回来了,说厂里效益不好,她辞了职。村里人都说“肯定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她却在院子里种上了菜,搭了鸡棚,说“在家也能过日子”。福贵帮她垒鸡棚,手里的瓦刀耍得熟练,说“我年轻时跟我爹学过泥瓦匠”,秀莲给她递水,看着他额头上的汗,说“叔,您歇会儿”。
秋天收玉米时,秀莲一个人忙不过来,是福贵带着几个老伙计来帮忙,说“人多力量大”。他们在地头支起锅,煮着玉米棒子,福贵给秀莲递了个最大的,说“这是您家的玉米,甜着呢”。秀莲咬着玉米,听他们讲村里的事,说谁家添了孙子,谁家盖了新房,突然觉得,这日子比在城里打工踏实多了。
有天夜里,秀莲的房子进了贼,是福贵听见动静,拄着拐杖追出去,虽然没追上,却把被偷的鸡找了回来,自己的腿却被树枝划了道口子,流了好多血。秀莲给他包扎伤口,说“叔,您别这么拼”,他却笑着说“您一个姑娘家,我不帮您谁帮您”。秀莲的眼泪掉在他的伤口上,像撒了把盐,疼得她心里发慌。
秀莲的娘去世那年,福贵忙前忙后,帮着料理后事,比秀莲的亲兄弟还尽心。出殡那天,他拄着拐杖,走在最前面,说“老嫂子,您放心,秀莲有我照看着”。秀莲看着他佝偻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四十年来,她一直在外面找的安稳,原来就在身边。
开春后,秀莲把福贵接到家里住,说“您一个人住着孤单,咱做个伴”。福贵的脸涨得通红,说“这不合适”,秀莲却给他收拾好了西厢房,铺着新褥子,说“您帮我看了这么多年房子,现在该我照顾您了”。村里人都说“老姑娘要跟老光棍搭伙过日子了”,秀莲却不在乎,每天和福贵一起下地,一起做饭,像对老夫妻。
去年冬天,我回村里,见秀莲和福贵坐在门口晒太阳,福贵给秀莲剥橘子,秀莲给福贵缝棉袄,院子里的菜绿油油的,鸡棚里的鸡咯咯叫,像首热闹的歌。秀莲看见我,笑着说“来,尝尝俺家的橘子”,福贵也跟着笑,露出豁了颗牙的嘴,说“这是秀莲姑娘种的,甜着呢”。
我看着那三间青砖黛瓦的房子,突然明白,幸福从来不是看你嫁了什么样的人,住了什么样的房,而是看你身边,有没有一个愿意给你补房顶、帮你收玉米、在你难时拄着拐杖追贼的人。秀莲的这三间房,盖得扎实,就像她和福贵的日子,不花哨,却稳当,能遮风挡雨,能装下柴米油盐,能让两个孤单的人,互相取暖,把日子过成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