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年诸葛亮刚去世,安汉将军李邈就上书身穿重孝的刘禅:“诸葛亮去世,朝廷内外应

桃花笺上赋相思 2025-07-18 03:14:00

234年诸葛亮刚去世,安汉将军李邈就上书身穿重孝的刘禅:“诸葛亮去世,朝廷内外应该庆祝才对,陛下您怎么能为他流泪呢?”刘禅看完奏折后,立即就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叹服的处理…… 当时,整个蜀汉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诸葛亮是国家的顶梁柱,他的去世,让所有人都感到前途未卜。 后主刘禅更是带头为他穿上孝服,以表达对这位相父的哀悼和尊敬。 就在这个蜀汉上下都无比悲伤的时刻,安汉将军李邈却做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李邈原来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刘备打下益州后,他才归顺。但他心里,一直就不认可刘备这个政权。 有一年正月初一,刘备在成都大宴群臣,李邈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指责刘备夺取益州这件事做得不地道。 他对刘备说,刘璋就是因为和你同是汉室宗亲,才信任你,请你来帮忙。可你却趁机夺走了他的地盘,这是不仁义的。 刘备当场就反问他:“既然你觉得我做得不对,那你当初为什么不帮助刘璋来抵抗我呢?” 李邈回答说:“我不是不想帮,只是我能力不足,实力有限。” 这番话,让刘备勃然大怒,当场就要下令把李邈拖出去杀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是诸葛亮站出来为李邈求情,才最终保住了他一条命。 按理说,诸葛亮是李邈的救命恩人,但李邈心里可能并不这么想。 他可能认为,虽然诸葛亮救了他,但诸葛亮本人,正是帮助刘备策划和执行“夺取益州”这个“不义之举”的核心人物。 后来,李邈在诸葛亮手下当参军。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为错用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整个北伐都失败了。 战后,诸葛亮要按军法处死马谡。 这时,李邈又站了出来。他引经据典,用历史上秦国赦免打了败仗的孟明视,最终称霸西戎的例子,来劝说诸葛亮不要杀马谡,应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是,李邈的这番劝谏,不符合诸葛亮依法治军的想法。诸葛亮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不但杀了马谡,还把李邈打发回了成都,不再让他参与前线的军务。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就让李邈对诸葛亮的看法,变得非常负面。 所以,当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的消息传来,李邈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错误地认为,皇帝刘禅肯定也对诸葛亮这些年的大权独揽心存忌惮。 李邈心里想,如果我这个时候站出来攻击诸葛亮,既能报了私仇,又能向皇帝表明我的忠心。 于是,李邈写了封奏折,里面用词非常激烈,说:“诸葛亮长期手握重兵在外,我一直都为陛下的皇位感到担忧。现在他终于死了,皇室宗族才算是真正保全了。朝廷内外应该庆祝才对,陛下您怎么能为他流泪呢?” 这封奏折送到刘禅手里,刘禅看完,当场勃然大怒。 刘禅之所以如此愤怒,不仅仅是因为李邈侮辱了如同自己父亲一样的相父。更重要的是,刘禅非常清楚在当前这个关键时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诸葛亮刚死,前线战事未平,国内人心惶惶,李邈这种行为,就是在公然挑战国家的稳定,动摇诸葛亮定下的国策,制造内乱。 刘禅的愤怒,立刻转化成了果断的行动。他没有给李邈任何辩解的机会,也没有让大臣们讨论这件事,而是直接下达了命令:把李邈抓进大牢,处死。 这个处理方式,迅速而决绝。 朝中的大臣们,尤其是蒋琬、费祎这些由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即将接管国家大权的重臣,看到刘禅如此坚决地维护诸葛亮的声誉,都放下心来。 他们明白了,刘禅的态度非常明确:第一,诸葛亮的功绩和忠诚,不容许任何人质疑;第二,国家会继续沿着诸葛亮生前制定的路线走下去。 刘禅用雷霆手段杀掉一个李邈,向所有人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迅速稳定了因诸葛亮去世而动荡不安的政局。#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桃花笺上赋相思

桃花笺上赋相思

得一玫瑰弃满山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