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疯了?”湖北通山,69岁老人在8年前准备了一副柏木棺材,存放在猪圈里,7月7号清晨,老人发现棺材不翼而飞,差点气晕过去,急忙报警,棺材长2米,重300斤,不可能一个人就拖走了,而民警找到偷棺材的人后,却看到惊人一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7月7日一早,通山的一位老人陈某华照例起了个大早,准备去猪圈角落看看那口放了八年的柏木棺材,可当他掀开遮着的塑料布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整个人僵在原地,三百多斤重的棺材竟然不见了,原本干燥清净的角落空空荡荡,只剩两道深深的拖痕,一直延伸到院外。 这口棺材,是他八年前亲手准备的“后事之物”,那时候他身体硬朗、走路带风,觉得年纪大了,该提前把身后事安排好,他不喜欢麻烦儿女,也不想在最后时刻让家人为他四处操心奔波,他攒了一点钱,特意选了上好的柏木,柏木结实耐腐,是做棺材的好料,在当地很受认可,他找了村里经验最老的木匠,一点点盯着尺寸样式,做得既合心意又讲究体面,那时候手工费和材料费加起来可不便宜,可他觉得值。 棺材做好后,他把它藏在自家猪圈最里面的角落,专门腾出一块干燥的地面,用砖垫高,还三天两头过去检查,不管刮风下雨,他都要盖好塑料布,怕受潮变形,有时他坐在棺材边,抽一口旱烟,心里就踏实了,他不觉得这有什么晦气,反倒觉得那是自己人生最后一件大事,提前安排好,是一种安心。 可这口他视作“人生底气”的棺材,一夜之间就没了,陈某华当时站在猪圈外,腿几乎软了,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丢东西,这是他心里最在意的东西出了事,他让家人赶紧报了警,警方很快赶到现场调查,很明显,这不是普通的小偷小摸,三百多斤的棺材,不是一个人能搬走的,猪圈门口地上两道深拖痕清晰可见,显然是用工具拖出去的,再顺着痕迹看,一直延伸到村口,像是被装上了某种车子带走。 警方调取了周边的监控,果然,在凌晨一点多钟,有一辆三轮摩托车出现在村道上,车斗被帆布盖着,看着鼓鼓囊囊的,还能看出沉甸甸的样子,车子一路晃晃悠悠驶向阳新县方向,之后就消失在视野中,虽然车牌模糊,但警方并未放弃,当天中午,民警就追到阳新县,在一条偏僻公路边找到了那辆三轮摩托,车已经被弃置,车主也不见踪影。 事情有了眉目,警方开始走访附近村民,有人反映,前段时间村里有个叫张某的人刚从监狱出来,最近总是开着辆三轮车在周围转悠,还有人记得,他常和另一个叫张某全的混在一起,两个人平时没什么正经活干,但总在附近晃来晃去,警方立刻将两人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线索很快指向后岭村,警方赶到张某家时没看到人,但在村里的祠堂里,却有个不寻常的发现,祖宗牌位前摆着一口大棺材,棺材上还有没干透的泥渍,明显是从某个潮湿地方刚搬来的,一看木材和结构,警方当即确认,这正是陈某华丢失的那口柏木棺材。 棺材找回来了,可老人心里却难以平静,这不仅仅是找回一件物品那么简单,八年的付出、八年的念想,一夜之间被人践踏,警方随后将张某和张某全抓获,两人承认了盗窃行为,他们说自己手头紧,听说柏木棺材能卖钱,就起了歪心思,事前踩点好几天,特意挑凌晨动手,把棺材从猪圈拖出来,装上三轮摩托,藏到祠堂里打算风头一过就找买家。 他们没想到,棺材虽然看着是块木头,但背后牵连着一个老人的情感依托和生死安排,他们更没想到,民警破案的速度比他们藏匿的速度还快。 村里人知道这事后,议论纷纷,有人气得直摇头,说“偷啥不好,偷棺材,良心都喂狗了”,有人说这是“戳脊梁骨”的事,过去连小孩子都知道不能碰死人的东西,现在怎么连点分寸都没了,也有人无奈地叹气,说现在农村像陈某华这样提前备棺材的老人,越来越少见了。 这几年,农村变化很大,养老保险和医保逐渐完善,老年人不再像过去那样担心死后没人管,再加上殡葬改革推广,很多地方都实行火葬,年轻人更倾向于环保和节约,对备棺这种事不太理解,觉得“晦气”“不实用”,可在一些老一辈人心里,备棺材是一种仪式感,也是一种责任感,他们不是迷信,而是想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不给子孙添麻烦。 棺材对他们来说,不是冷冰冰的木头,而是岁月的沉淀,是对生死的思考,是一种对未来的体面安排,那不是财物,而是一种心安。 这件事引发的,其实不只是对盗窃行为的愤怒,更是对一种文化价值的唏嘘,当一口棺材都能成为贼人眼中的“货物”,那种原本属于老年人的尊严和安稳,也就被贱卖了,这不是一桩普通的盗窃案,而是一次对乡村文化和老人情感的冒犯。
“穷疯了?”湖北通山,69岁老人在8年前准备了一副柏木棺材,存放在猪圈里,7月7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17 20:42: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