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后方遭受了沉重打击,而罪魁祸首竟是看似微不足道、宛如玩具一般的无人机。 就说2024年3月23日那天,萨马拉州的古比雪夫炼油厂突然冒出浓烟,一架无人机直接撞上炼油塔,大火烧了好几个小时才扑灭。 这座炼油厂可是俄罗斯石油公司的重要产业,平时能生产二十多种石油产品,这一烧,周边地区的能源供应都跟着受影响。 更让人头疼的是,同一天别尔哥罗德州也遭到无人机袭击,直接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连政府大楼都被砸出大坑。 并且这些无人机就像幽灵一样,防不胜防。 2025年7月5日,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突然响起警报,因为圣彼得堡附近发现无人机活动,所有飞往那里的航班都被迫取消或延误。一个中国旅游团在机场滞留了超过12小时,不少乘客急得直跺脚。 更夸张的是,圣彼得堡彼得格勒岛上空居然有三架无人机被击落,吓得当地居民连夜断网,生怕信号被干扰。 这种事儿可不是头一回,2023年5月30日,莫斯科市中心就遭到8架无人机袭击,虽然官方说都被拦截了,但还是被外媒称为“二战以来莫斯科最大空袭”。 要说俄罗斯没防备吧,也不全是。他们在莫斯科周围部署了S-400、“铠甲”这些先进防空系统,还专门成立了无人机部队。可问题在于,这些无人机太狡猾了。 乌军经常用改装的商用无人机,比如FPV四轴机,成本低到几千美元,就算被击落也不心疼。 更绝的是,他们还玩起了“木马计”。2025年6月的“蛛网”行动就是典型例子,117架无人机从五个州的机场附近同时发动攻击,直接摧毁了俄军8架图-95战略轰炸机,这些飞机可都是苏联时期的遗产,生产线早就停产了,损失一架就少一架。 俄罗斯的防空系统为啥拦不住?这里面学问可大了。首先,无人机飞得低,一般在50到100米高度,城市里高楼林立,雷达信号很容易被干扰。 就像2023年8月那次袭击,无人机贴着居民楼飞,俄军的“铠甲”系统根本不敢随便开火,生怕导弹碎片伤到老百姓。 其次,电子干扰这招虽然管用,但副作用太大。要是大范围干扰GPS信号,民航飞机也会受影响,搞不好就会酿成空难。 2025年7月那次机场警报,其实就是因为俄军启动了电子战系统,导致导航信号混乱,飞机不敢降落。 最让人头疼的是,这些无人机的来源五花八门。有的是乌克兰直接从西方买来的,比如加拿大的导航设备、美国的电子元件;有的是苏联时期的老古董,像图-141无人机,虽然技术老旧,但航程超过1000公里,专门用来偷袭俄罗斯腹地。 更气人的是,乌克兰还鼓励民间作坊改装无人机,几百美元的零件就能组装出能扔迫击炮弹的“土炸弹”。2024年,乌克兰政府甚至成立了专门的资助平台,支持小公司生产无人机,每月产量超过10万架。 这些袭击对俄罗斯的影响可不仅仅是物质损失。炼油厂停工导致油价上涨,老百姓加油要排更长时间的队;机场关闭让旅游业大受打击,酒店、旅行社收入锐减。 更严重的是,民众的恐慌情绪在蔓延。 2024年12月喀山住宅楼遭袭后,当地居民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抱怨政府无能,甚至有人自发组织起来,用石头砸向可疑的无人机。这种社会动荡反过来又影响了前线士气,士兵们听说后方天天挨炸,难免会心不在焉。 无人机成本低、易操作、破坏性强的特点,彻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规则。对俄罗斯来说,要想扭转局面,不仅得提升技术,还得在战略上做出调整——毕竟,在这个无人机满天飞的时代,光靠钢铁洪流和防空导弹,已经很难守住后方的安宁了。
波兰工厂突遭俄军轰炸,无人机越界袭击!北约国家集体装死来源:鹿鹿军情7月16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