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墨西哥不讲信用撕毁中国 300 亿高铁订单,2.7 亿违约金只赔了 810 万,可恨的是不到 1 年,墨西哥再次毁约,而在 2020 年,墨西哥终于发现这个项目没中国不行,又找上了门来,我国答应了吗? 2020 年深秋的墨西哥城,交通部长攥着中国铁建代表的手,指腹的薄茧蹭过合同草案的烫金封面。 “那些年的事,我们记着。” 他喉结动了动,“但现在,只有你们能让盾构机转起来。” 窗外,城郊荒草里立着根锈迹斑斑的界碑,“CRCC-2014” 的刻字被雨水泡得发胀。 那是中国团队当年勘察时留下的标记,本以为会成为高铁起点的坐标。 时间倒回 2014 年 11 月,墨西哥招标中心的评审室里,八箱总重 2.1 吨的标书被拆开时,连最挑剔的工程师都直起身。 中国铁建联合体的方案里,不仅有应对墨西哥地震带的减震设计,还附了份 “3 年 4 个月完工倒计时表”,精确到每周要铺多少根铁轨。 94.4 分的高分让他们成为唯一中标者,北京总部的庆功宴刚摆上桌,三天后就传来项目撤销的消息。 “只有一家投标,程序存疑。” 墨方通信部的声明像张薄纸,遮不住国会里的争吵。 反对党议员举着某本土合作企业与执政党高层的合影,在电视上喊 “这是总统的私人高铁”。 那时中方 400 人的团队还在克雷塔罗的工棚里熬夜改图纸,有人手机里刚收到女儿 “爸爸加油” 的语音,就接到了停工通知。 工地上提前运来的盾构机,罩着防雨布像头困兽,后来成了附近村民避雨的地方。 2015 年 1 月重启招标时,中国铁建还是去了。这次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都来了,可刚提交标书没多久,墨方就以 “油价暴跌没钱” 为由宣布无限期搁置。 谈判桌上,墨方财政部长翻着预算本叹气:“违约金最多给 810 万人民币。” 这连中方 2.7 亿索赔额的零头都不够,代表盯着对方办公桌上的高铁模型。 那是用中方上次留下的资料做的,突然明白了:他们不是缺技术,是缺扛住政治风浪的底气。 撤场那天,老工程师把所有勘察数据刻成光盘,贴在墨方交通部的公告栏上。“万一以后用得上呢?” 他说。 那些数据里,有雨季在泥地里蹲了七天测出的路基承载力,有地震带岩层的精确坐标,后来真成了墨西哥 2018 年重新评估项目的依据。 只是那时油价还没回暖,新政府正忙着砍公共开支,光盘在档案柜里躺到积灰。 2020 年墨方再来时,中国铁建的会议室里多了份特殊展品:雅万高铁的通车视频。 2016 年开工的雅万高铁,2023 年已在东南亚跑出 300 公里时速,成了中国高铁全链条出海的标杆。 “我们能做到什么,视频里写着呢。” 代表指着方案里的新条款。 “但这次要成立跨党派委员会,资金走专项贷款,技术必须用中国标准 —— 我们不做半截子工程。” 墨方咬着牙答应了。他们太需要这条高铁了:墨西哥城到克雷塔罗的公路天天堵成停车场,每年耽误的经济损失超 50 亿美元,民众的抗议标语都刷到了总统府墙上。 可麻烦还是没断,2024 年大选临近,反对党又拿 “中国贷款” 说事,工地进度慢了下来。 中方架桥机司机每天擦一遍设备,说:“2014 年那台盾构机要是保养得好,现在还能转。” 如今去墨西哥城郊,能看到铺了一半的铁轨在夕阳下闪光。中国工人说,每根铁轨都做了三层防腐,“就算再停十年,挖出来还能用”。 而雅万高铁的车厢里,印尼乘客望着窗外掠过的稻田,没人知道这条铁路的诞生,曾藏着另一个国家反复无常的影子。 中国最终还是接了项目,不是忘了过去的波折,而是懂了 “走出去” 的路上,既要扛得住风浪,也要留得住底气。 就像老工程师说的:“铁轨铺下去是路,经验攒起来是桥,总有一天能连起来。” 至于是不是能顺利通车,或许没那么重要 —— 重要的是,世界已经看到,谁才是真正能把高铁修起来的人。 参考来源:墨西哥因取消高铁项目欲赔偿中国企业810万 中国新闻网
2014年,墨西哥不讲信用撕毁中国300亿高铁订单,2.7亿违约金只赔了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7-17 11:46:2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