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个叫冬妮的女子来到第47军“调查”自己的父亲,可是查遍了资料也没找

玉尘飞啊 2025-07-17 11:26:43

1994年,一个叫冬妮的女子来到第47军“调查”自己的父亲,可是查遍了资料也没找到她父亲的信息,临走时看到了荣誉室里“孤胆英雄”张国富的照片,冬妮颤抖着说:他就是我的父亲!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消息很快传到军区领导那里,两天后,三位老将军亲自赶到鹤岗。见到躺在病床上的张国福,其中一位老人激动地说:"老张,我是原47军139师的王德明,还记得吗?" 张国福睁开眼睛,嘴唇颤抖着:"王政委...对不起,我违反了纪律..."原来,1952年他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主动申请退伍,并改名换姓到偏远的鹤岗当了矿工。 张国富出生在吉林榆树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因为不堪地主和伪满警察的欺压,15岁的他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由于作战勇敢,很快就当上了班长。 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张国富所在部队负责攻打锦州外围的胡家窝棚。战斗中,他带领全班战士穿插到敌后,切断了国民党军的退路。混战中,他用缴获的冲锋枪打哑了敌军指挥所的电台。 失去指挥的国民党军乱作一团,张国富趁机冲进指挥所,俘虏了正在销毁文件的敌军参谋长。后来查明,这次战斗共俘敌124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和重要情报。 1950年10月,张国富作为全军英模代表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19岁的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住楼房,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会后,他被提升为连长。 1951年3月,张国富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在第五次战役中,他所在的连队奉命坚守345.6高地,阻击美军第2师的进攻。敌人用飞机大炮轮番轰击,阵地几乎被削平了一层。 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到第六天全连只剩下三十多人。张国富让通信员带伤员撤退,自己带着十几个战士继续坚守。第七天黎明,美军发起最后的冲锋。 弹药打光了,张国富抱起机枪当棍子使。一块弹片划破了他的腹部,肠子流了出来,他用绑腿布缠住伤口继续战斗。增援部队赶到时,阵地上只有他一个人还有呼吸。 在后方医院养伤期间,张国富得知全连126名战友只有7人生还。他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总是梦见牺牲的战友。医生说这是战争创伤,需要时间恢复。 1952年回国后,组织安排张国富到军校学习。但他始终无法从战友牺牲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天,他找到领导说:"我想退伍,去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 领导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张国富去意已决,最后组织尊重了他的选择。临走前,他把名字里的"富"改成了"福",希望能彻底告别过去。 张国福选择了遥远的黑龙江鹤岗,在矿务局当了一名普通消防员。1953年结婚,婚后育有三个子女,过着普通工人的生活。 在矿上工作期间,张国福多次在井下事故中救人。同事们只知道老张当过兵,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 有人问他怎么这么勇敢,他只是说:"当过兵的,遇事不能退缩。"直到1994年生病住院,家人才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了那段尘封的历史。 1998年,张国福在鹤岗矿工医院去世,享年67岁。按照他的遗愿,家人将他安葬在当地公墓,墓碑上只刻了"矿工张国福"五个字。 2019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全国开展"寻找英雄"活动。张国福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不理解,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当矿工? 张国福的战友、已经90多岁的王德明说:"老张心里装着牺牲的战友。他觉得自己能活下来已经是幸运,不该再要什么荣誉和待遇。这是那一代军人的选择。" 如今,张国福的军功章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他战斗过的345.6高地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信息来源: 老兵张国福:英雄的荣光永不褪去——上观新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