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年,见三藩之乱将平息,王辅臣深知难逃康熙的清算,决定自杀,让亲兵在他睡熟

墟史往事 2025-07-17 09:16:47

1681年,见三藩之乱将平息,王辅臣深知难逃康熙的清算,决定自杀,让亲兵在他睡熟后,用桑皮纸喷酒,一层一层蒙住口鼻。

西北风紧。三藩之乱眼见就要终结,局势一边倒,王辅臣心里明白得很:康熙是不会放过这些在战场上左右摇摆的旧藩部将的。他虽早已投降,外表恭顺,但心里清楚,朝廷的清算从不会手软,自己的结局,恐怕已被写在命运底册上。

这天,他突然让新娶的夫人离开帐中,没有温情,没有解释,只是命人送走。接着,他召集亲兵,满脸酩酊,却满眼清醒。他说:“这些年,我们风里来雨里去,命悬一线都闯过来了。今天,我走在你们前面,后事各自保重。”

他将积攒下的金银财物统统分发出去,就连随身银碗也都送人了。他不是豪气,而是有预谋。他知道,只要他活着,康熙就不会放心;可若他死得恰到好处,属下或许能留命。

夜深人静,王辅臣命令最亲信的部下,当他熟睡之后,取出柔韧的桑皮纸,喷洒烈酒,一层一层地捂住他的口鼻。他要在沉醉中,悄无声息地消失,死得像个病人,死得让人查不出痕迹。

亲兵不忍,他却拔剑怒斥,“若不从命,我便自刎”。于是那夜,王辅臣沉沉入睡,再也没醒来。

天亮时,营中传出消息,说提督王辅臣病重猝死。人们议论纷纷,却也无从深究。康熙收到奏报后,只冷冷处理善后,并未追责。他可能早就猜到,但这种死法,无迹可循,也无需再动刀。

王辅臣知道,真正的忠诚早已被战争的复杂撕碎。他能做的,只是在最后关头,用一场安静的死亡,为部属求个喘息,为家人留条生路。有人骂他变节,有人赞他识时务,但他从未狡辩。

在那个王朝更替、命若草芥的年代,一个人的死,不值什么。但如果这场死能换来十个百个活着,那他宁愿做那张被烈酒浸湿的纸,悄无声息地,盖住自己的呼吸。

这就是王辅臣。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忠臣。他只是看清了局,算清了账,然后自己,悄悄落子。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